丰越之谜
据丰田方面的人讲,生产SUV是四川丰田1998年11月成立之时的既定规划,因为,作为一个制造基地,每年只生产1万辆(2005年计划)考斯特客车从规模经济上讲是不划算的。
![](/news/yjpl/medium/10310/pic/20031011icq2.jpg)
然而一汽与丰田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并收购了四川丰田的中方股份后,丰田SUV的大头便转到了一汽的老家。这也难怪,一汽为与丰田全面合作,在主导了一系列重组兼并后,丰田轿车(威驰、皇冠)以及丰田麾下大发品牌的小SUV特锐的生产放在了(天津)一汽华利,丰田客车和SUV系列的生产放在了四川丰田,为别人做嫁衣裳而自己的老家只落得个“虚名”,这多少有点“天理难容”的味道。于是丰越公司应运而生。当时的新闻稿称:“丰越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一汽和丰田汽车全面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那么丰田是否乐意将一个鸡蛋掰成两半呢?丰田一位高层人士面对追问时对记者说,从规模经济、零部件生产和物流角度看,将SUV系列集中在一个基地生产当然最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呢?在座的丰田人士齐心协力地立即将话题强行转移到别处。
更令人困惑的是陆地巡洋舰100的生产方式。丰越是一汽的独资企业,将以技术许可方式生产陆地巡洋舰100,但更重要的是产品将挂上丰田的牛头标。这在丰田的历史上堪称破天荒之举。丰田一位高层人士私下承认,技术转让与合资生产不同,转让方在生产环节中的影响十分有限,在产品推广和销售服务中也没有任何权利,恐怕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所以丰田一般不许可技术转让的产品挂上牛头标。而之所以有这次例外是因为这是一个比单纯的技术转让“更紧密的合作”,目标正如丰田专务董事丰田章男在丰越公司成立仪式上的致辞中所说:“希望尽快上升为合资形态。”
问题是既然双方都要最终实现合资,为什么不马上成立一个合资公司,而是非要由一汽独资成立一个丰越公司,运作一段时间、售出一定数量的丰田品牌产品之后,再与丰田成立一个合资公司?是条件不具备吗?还是利益分配上的考虑?或者是政府还没有批准?合资公司到底何时成立?一汽方面在丰越成立时面对记者的追问,给出了含糊不清的回答,令在场的记者更加困惑。而丰田的人士面对相关追问,则在拒绝正面回答的同时表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丰田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此外,虽然一汽容忍了在霸道上没有“四川丰田”的厂名,毕竟四川丰田的厂名中还没有加入“一汽”的名分,但在陆地巡洋舰100上恐怕不会罢手,可能会坚持在车身上挂上“一汽丰越”的厂名,像马自达M6挂上“一汽轿车”那样。刚刚将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改名为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做法表明,一汽对自己的名分极为重视,而丰田也特别重视品牌的“纯洁性”,即使是在低级别的轿车——威驰上也是如此。据丰田方面讲,一汽华利以技术许可方式生产的SUV特锐也将使用大发品牌,但是否挂上厂名未定。估计双方在此问题上将有一番激烈的磨合。这是中外合资、合作的汽车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突显着双方在品牌经营理念及对商业与政治关系理解上的重大分歧。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