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临近,高潮迭起的汽车业掀起今年最后一轮销售狂潮:奇瑞旗云推出豪华版,比标准型才多了7000元;广本飞度赶在国庆前下线,价格只有9.98万元。没有新产品的汽车企业,则在销售手段上动足脑筋,比如威驰,用抽奖方法让100名客户免费到国外旅游……
消费者自然欢欣鼓舞,他们终于享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成果,汽车价格一天比一天低,服务一天比一天周到。但是,那些关心汽车业发展前途的有识之士则忧心忡忡:在世界上,通过合资方式发展本国汽车工业的有两个榜样,一个是成功的韩国,一个是失败的巴西。他们担心,热闹过后,中国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巴西?
韩国和巴西的起点其实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合资组装汽车,行业术语叫CKD,可最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有没有自主品牌是两者成败得失的主要原因。成功者用别国散件组装出的汽车,挂的却是自己的品牌;而失败者挂的还是原先的进口品牌。当国际资本逐利而来的时候,大家都有财发;当国际资本无利而退时,巴西汽车工业几乎又回到了起点,而韩国汽车业因为有了自主成熟的汽车品牌,依然高速发展,并跻身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
中国从不乏先知先行者。在“老三样”里头,富康车率先打出了国产品牌,可能是屈服于市场营销的压力,最近推出的新车,全用了别人的洋名,如爱丽舍、赛纳,把一个坚持了十多年的自主品牌就这么轻易地丢了。新近冒出的中华汽车也重蹈富康的覆辙,自主品牌“中华”做不下去了,转而去帮别人生产宝马车。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