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世界六大汽车集团之一的戴姆勒-克莱斯勒昨日与北京汽车业达成全面合作的协议。此举一方面使一年来迅速崛起的北京汽车业如虎添翼,一方面为国际汽车大鳄在中国市场的格局增添了变数。
戴姆勒-奔驰公司1886年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汽车,是人们熟知的奔驰轿车的生产商;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在世纪之交的国际汽车业重组大潮中,戴姆勒-奔驰兼并了克莱斯勒,组成戴克集团。长期以来,戴姆勒和克莱斯勒都与中国有很深的渊源,为进入中国汽车制造业执著努力了近二十年。
戴姆勒-奔驰三四十年来一直是中国市场最主要的高档轿车供应商。但是,戴姆勒始终渴望谋求更大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戴姆勒曾向中国的兵器工业转让技术,在内蒙古生产奔驰重型卡车,开创了中国生产高级大吨位卡车的先河;其后,在一汽曾经组装了900辆奔驰轿车,在国内销售用做高级公务用车。但是这批车的质量与进口产品差距较大,其后也就不见后续的合作。
1994年7月中国政府公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奔驰公司发现机遇,立即成立专门机构,在短短几个月间,通过对中国的实地调查,针对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市场发育、道路状况等,背水一战地开发出新车型FCC。12月,北京国际家庭轿车研讨会上,各国大汽车公司尽数送来产品参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奔驰为中国全新开发的FCC。
FCC——Family Car China,“中国家庭轿车”的英文缩写。我曾在德国试驾过这款奔驰公司希望能够在中国合作生产的样车。当时,奔驰的FCC开发机构最头疼的是如何把这款新车在中国的制造成本控制在8000美元,用心良苦。然而当时中国尚未真正考虑轿车进入家庭,FCC胎死腹中。随后,已经签约的奔驰厢式车南方合资项目又不欢而散,只拿到一个扬州客车合资项目。执著的奔驰多少有些沮丧。
许多中国人最早是从改革开放初期一本《反败为胜——亚柯卡自传》知道克莱斯勒的。然而1988年当亚柯卡以CEO身份访问中国时,克莱斯勒刚刚飞掉一只“煮熟的鸭子”。一年前,中国政府决策建立轿车工业体系。一汽买进了一条克莱斯勒发动机生产线,同时还准备再购买一条克莱斯勒旧轿车装配线,用于在克莱斯勒道奇600基础上开发生产的红旗第二代轿车。这样一来,亚柯卡无疑会在其奋斗史上添加精彩的一笔——敲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场大门。也许认定一汽的选择非自己莫属,克莱斯勒突然把旧装配线的价格提高到一个天价。亚柯卡万万没有料到,大众公司此刻正向一汽提出更优惠的条件。克莱斯勒得知消息,急忙把装配线的报价破天荒地降到一美元!但为时已晚,一汽和大众合作生产奥迪轿车,进而开始广泛合作(如后来的捷达)的意向在几天后签字。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