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意见之二:看着修可以形成信任
刘澎说,小修理厂所做的透明是不得已而为之,生产场地小,总不能用铁链子把客户拴门口。用户看着修,可以与修理工形成沟通,更信任修理厂。换个角度考虑,对修理工的信任可以拉住客户。
在修车前,客户想把自己的问题和烦恼都灌到修理工的脑子里,话特别多;在修车时,客户通常会安静地看;修完了,客户又会提一些问题。越是高档车,越是技术含量高,客户越不爱说话;岁数大的、有一定的修车经验的老师傅爱说话,喜欢用自己的经验指点一下修理工。假如客户在修车的过程中说话,一定是修理工修车的方式、判断问题与客户的生活习惯和理解相悖。
客户从没对我的操作方式提出异议。在修理中,有时是需要用锤子砸的,但司机再傻,他也能看懂:只要力道、角度合适、手法正确,“梆、梆”两下,连接部位脱开了,司机绝不会多说话。只有工具设备不够,修理工技术水平低,才会出现“野蛮操作”。
支持意见之三:修车也是一种艺术
北星奔驰的维修技师王家成表示,欢迎客人看着修。维修的最高境界可以是一种艺术,判断故障准确、工具精巧、设备专业,看修车可以是一种享受。广式餐馆明档操作、绣工刺绣龙飞凤舞、裁缝熨衣动作利落,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广告。
我们主张客人看着修。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坚持客户与修理工共同制定维修方案。至于财物丢失、生产安全、工人干私活,都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和规范管理解决的。
支持意见之四:看着修车心里蹋实
车主李先生是看着修车的支持者。他说,以前也去维修站修车,费用高不说,怎么修的也不知道。交钱的时候给一张单子,不交钱就甭取车。虽然对维修站很信任,但是不是换了件、修没修心里还真是没底。
刘先生说自己总是去朋友给介绍的一家修理厂。就为修车的时候能在旁边看着,心里踏实。每次去修车,不只盯着自己的车看,还可以趁机观摩一下旁边的师傅怎么判断、怎么修车、怎么解决,顺便学几招。
最后的探讨:看着修车能成为法规吗?
庆洋的捷达服务站、三元桥边的丰田维修中心都在业务大厅和工位之间安装了透明的玻璃幕墙,让用户看着修车。正业汽车修理厂、汽修五厂还在业务大厅里安装了摄像机,车间里的情况一目了然,既将用户与车间隔开,又满足客人关心车的心理需求。汽修五厂还尝试由工作人员带领用户进车间参观的做法。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行业管理部门强制规定,修车也要有3米线制度,那么修理厂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企业的规范程度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上一页]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