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存车档次分析,在高档、中档和经济型乘用车市场都存在着库存较大的情况,其中,以中档车和经济型车市场更为明显。虽然今年以来中档轿车的销售景气度最高,但是,库存量最大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销售区域分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销商库存量首次超过中部、北部和西部地区,这一现象也是往年不曾有过的。市场容量最大的区域,却同时也是库存量最大的地区,经销商们也许要认真思考一下其中的原由了。
从前8个月连续降价的效果看,降价并没有起到消化库存的目的,价格需求边际效益难以拉动实际利润。连续降价进一步引发了消费者新一轮的持币待购情绪,各个厂家不断采取的降价策略,到最后却成了一把双刃剑。
从销售利润上看,庞大的库存量造成了库存、折旧率、维修费、运输等一系列环节成本的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企业已经获得的经营利润。
10万辆库存车的出路何在?
根据内部资料显示,去年的5万多辆库存车的大部分,是在今年一季度之后通过大幅降价、变相降价或内部消化等消极措施才消化掉的,其损失程度各企业自然心知肚明。而今年前8个月,乃至后4个月即将出现的巨大库存量,将带给绝大多数轿车企业前所未有的压力。从今年下半年各企业所采取的消化举措来看,其主要手段无疑还是“降价”二字,预计直接降价的频率会更高,幅度会更大,变相降价的手段更加花样频出,恶性竞争的程度将更加激烈!
尽管近几年乘用车市场一直呈现出结构性产能过剩,但是,在每年年底年初,各轿车企业做全年产销计划的时候,都会不切合实际地将计划做得像放“人造卫星”———假、大、空,加上一些媒介的炒作,仿佛不出三年就能赶超美日。如今在中国汽车业内,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大炼钢铁的时代。
虽然我们有对中国世界第一大市场的无限憧憬,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和汽车文化底蕴尚不充分的客观现状,切忌因为赚了一些小钱,就心浮气躁、自我膨胀起来。
(中国汽车报)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