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奔驰强势进京会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吗?!
|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qnahe
|
[03-10-10 17:32]
|
作者:周丽娟
|
能让双轨制的另一条“轨”变宽吗?

其实,几乎没有不愿意合资的汽车企业,没有合资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外方伙伴,或得不到政府的批准。
一汽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双轨制的路,一面合资合作,一面自主发展。上汽集团先走了单轨制的路,只有合资,现在也变成双轨,其兼并的江苏仪征为非合资企业。双轨制是政府管理汽车工业所主张的。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格局也是双轨制的模式,一批是中外合资企业,一批是中资企业,如整车中的哈飞、奇瑞和吉利等。
现在看来,双轨制中合资的这条轨越来越宽,无论是产销量还是经济效益,合资企业都占大头,中资企业占小头。各个企业中最困难的都是中资这一块。一汽轿车股份公司勇扛红旗快扛不下去了,才把马自达6拿来生产,可在一家公司里,同时生产自有的和国外的品牌,眼睁睁看着国外品牌车销得好,谁还愿意再往自有品牌那一块儿花更大气力呢?
东风公司坚持到去年,终于由双轨制转向,走上了单轨制的路。如果不是自主那一条轨太过艰难,东风怎会全面借助于外力?
奔驰进来,加宽的是北京吉普这条合资的轨,不仅北汽福田的重卡要合资,据说,福田现在排名全国第一的轻卡将来也要与奔驰谈合资,那么,中资企业从数量上又少了一家。当然,北汽还有一小块自主的生产主体———北汽有限公司,生产战旗、路霸等越野车。
有关专家疾呼,国家要尽快制定支持自主发展的具体措施,以使自主发展这条轨在合资的同时变得坚实起来。比如,国家考核企业经营者的指标不应该仅仅是销售量、利润等,还要把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列入考核的一条;对于从合资企业任职期满,回到母公司的人员,应有合适的政策以保证这些人才不流失等。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