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评论 / 媒体聚焦
私车消费时代刚开头 制约因素还很多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keen

[03-8-18 10:24] 作者:李永钧


  制约因素还很多

  私人轿车已成为当今城市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大城市,私人购车已不再新鲜。然而,目前来看,私人轿车似乎只是大城市的“专利”,对内陆小城来说,也许在很长的时间内将只是一个“美梦”。

  广大内陆地区的人们不需要私人轿车吗?当然不是。作为对一种文明的向往和提升生活质量的追求,能拥有一辆私人轿车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在中小城市和城镇,由于居住相对比较分散,加之拥堵和大气污染相对较轻,最迫切需要交通工具解决生活、生产问题。既然有需要,为什么私人轿车在这些地方火不起来呢?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老百姓手中无钱。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7500元。

  然而,如果把私人轿车迟迟不能走进内陆小城全部归咎于购买力不足,未免失之片面。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公认的汽车大市场。有关专家估计,到2005年,中国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500万辆之巨。从目前情况看,这个大市场还仅仅局限于大城市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事实上,处于广袤内陆的中小城市,尤其是广阔的农村,是被汽车“遗忘的角落”。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01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37.7%,比1998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数量也增加到了4.81亿。如果每百人拥有一辆轿车的话,需求量将达到480万辆之多,这是一个潜力何等巨大的汽车市场。

  在中国汽车界,早有人士指出,中国汽车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汽车需求的多样化。中国汽车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细分市场,找到大中城市以外的市场空白点,生产出适合中小城镇和农村居民使用的汽车,从而冲破国外汽车工业巨头的包围圈。而当私人购车成为主体时,只有“为民造车”的汽车企业,通过开发生产“经济型轿车”来满足国民购买力较低的水平,从而创造巨大的轿车市场需求,才有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有市场,有机会,而没有及时占领和抓住,只能说是汽车生产厂商的“误算”。拿不出合适的车型,定不出用户接受的价格,也自然无法获得市场。

  私人轿车不能以较快的速度进入中小城镇家庭,除了居民经济收入的限制和厂商的决策失误外,还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制约和汽车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汽车业有一个奇特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从产业上看,是半垄断的,还深刻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而另一方面,市场却完全是市场经济的,这对矛盾也制约了对中小城市市场的开发。还有汽车税费过高的问题对人均收入相对要低很多的中小城市来讲,影响更为巨大。养一辆车月平均1000元以上的开销,几乎花去了一个人的月工资。谁买车,都会慎之又慎。在轿车营销上,买不到新上市的轿车是正常的,货源充足的是作为生产工具而供给市场的面包车和微型车;在售后服务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特约维修站。至于大城市居民极为关注的银行车贷,则由于贷款手续复杂、信贷意识落后,进展甚为缓慢。在传统概念中,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城镇居民消费上也存在从东向西倾斜明显的消费梯度。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将像上阶梯一样,由东向西,逐步进入我国广大城镇居民的家庭,当然,中国要进入私车时代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发给好友 专家问答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汽车搜索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