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日报》报道:单纯的“非典行情”看来已经走到尾声,但非典对车市的影响才只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这场危机带
给人们的关于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反思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北京非典疫情爆发的同时,北京车市也突如其来地迎来了销售高峰。进入4月以来,平均每天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1600余笔,同比上升33%;高峰日达到2263辆,同比上升94%。占全国汽车销量十分之一的北京如此表现,那么,非典究竟能给车市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短暂与长期的辩证法
究竟有多少人为“防非”而购车?在全国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进行的网上调查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回答“是”,更多的购车者则表示“不全是”。
事实也是如此,在北京,“五一”过后,随着“非典”疫情的日趋好转,各专卖店和交易市场的人气很快回升,客流量少成交率高的“非常”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全家老小齐上阵的情形重现。
单纯的“非典行情”看来已经走到尾声,但非典对车市的影响才只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这场危机带给人们的关于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反思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即使战胜非典可以正常生活了,人们恐怕也难以重复原来的生活方式了。对于交通工具的认识也不会再停留在以前的阶段了,对于不少潜在的消费者来说,汽车不仅仅是生活质量与财富地位的象征,还是安全自由生活的标志。所以,个人化交通工具的需求被强化,对私人轿车的显示和潜在需求将大大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非典”将为汽车制造企业带来长远的利好。公共交通系统的清淡也是一个佐证。北京市原来一个月4500元左右的出租车份儿钱,在集体降了50%以后,又有出租车公司降至1000元,还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即便如此,满街还尽是空驶的出租车。
所以,“非典”对车市的影响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这个短期与长期很难截然分开,毕竟,消费心理的变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
临界点是否依然有效?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接近或超过1000美元的时候,就会进入汽车消费的临界点,也就进入了汽车普及和快速增长的起点,这是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实践证明了的经验性规律,也是不少专家认为非典不会影响今年车市全局的主要理由。
有人指出,非典行情促使不少人提前购车,这是不是寅吃卯粮让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的车市冷清呢?非典将导致人们收入增幅下降,消费者还有旺盛的购买力吗?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