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轿车需求的迅速发展,今后15年后会形成年销量700到上千万辆的世界最大市场。面向中国用户的主导产品必然要在中国开发,拿一款外国陈旧车型在中国生产的时代将成为历史。今天欧洲的进口车也仅仅占15%到20%,主要产品都在本地开发生产。中国的轿车企业也会有这一天,自主品牌大有希望。
竞争在所有市场细分展开
有眼光的豪华品牌进口产品,也已经十分细致地研究中国市场。VOLOV的“安全性”口碑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此次带来其首辆可以乘坐7人的豪华SUV——全轮驱动XC90,以其主动安全性诠释了VOLOV安全新观念;累计在中国销售了12万辆轿车的梅赛德斯-奔驰拿来新CLK双门敞篷跑车,这款被世界著名时尚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漂亮的车”此次是在亚洲首度亮相。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继宝马之后,VOLOV和奔驰进入中国合资建厂的可能性在业界也被屡屡提及。
为了占据差别化的细分市场,已经合资的宝马、大众、奥迪也把中国视为亚太地区的主打市场,送来把各自的顶级轿车型:宝马760、大众辉腾、奥迪A8参展。
今后世界汽车的竞争在于对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与掌握。国际汽车的领跑者们也向中国消费者展示了他们手中明天的新能源杀手锏:丰田展出了利用燃料电池特性独创的新一代概念跑车“Fine - S”; 本田展出了燃料电池车FCX;通用则带来今年轰动几大车展的“自主魔力”燃料电池加线性操控的概念车。
2002年,世界上大的国际集团“6+3”已全部进入中国,他们将在一个日益开放且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但是只有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老百姓的需要,而且还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性的投入的企业,才能在中国站得住脚。否则,即使是“6+3”中的大企业,最后也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中国汽车业的这种战国局面,估计会持续五年的时间,无论竞争结果如何,我期望在中国会有一批自主民族品牌生存壮大。
[上一页]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