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8日专电 上海国际车展落下帷幕,在令人目眩的车型大荟萃的表象之下,全球汽车大厂商重新整合在中国的产品和市场战略的暗中较劲似乎更加值得关注。
我采访过世界五大车展中的前四大,论规模,上海车展完全可以与之比肩,但是谈起特色,我更愿意把本届上海国际车展称为一次面向中国市场的车展。强调车展的地域性并非贬低车展的规格,恰恰相反,在汽车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正用得着那句套话: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
只要中国存在一个爆发性的现实市场,只要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即使最傲慢、最稳健的国际大集团都会重新调整在中国的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应该说,争夺尚在中国市场的增量部分,你死我活的短兵相接恐怕还有待时日。
提前进入者轻车探新路
在上个世纪末担着风险进入中国的大厂商通用、大众、PSA、本田,已经在中国市场扎下根,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老江湖”们都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根据中国市场的新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世界汽车大哥大——通用汽车一开始在上海和沈阳只生产中高档轿车和SUV。中国入世后,通用立即做出反应,与它的合作伙伴上汽一起,推出一系列超常规的举措:重组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参与收购韩国大宇股份、兼并烟台车身项目,迅速扩充了生产能力,获得国际的技术资源。在车展上,通用推出柳州五菱生产的SPARK微型车、上海通用生产的凯悦中型轿车、金杯通用生产的豪放SUV,与原有的车型整合为从微型车、小型车(赛欧)、中型车、MPV(GL8)、SUV、到豪华车(君威)的全系列格局。车展上,通用主推被认为是百年里程碑之作的凯迪拉克CTS运动型豪华轿车,此举可以视为在中国本地化生产通用旗下豪华品牌——凯迪拉克产品的投石问路。
最早进入中国的大众,因为在中国市场的质量口碑、因为垄断性的市场份额而踌躇志满。大众高层在中国最不愿听到的词汇就是降价,然而在对手打压与合资伙伴的坚持下,大众产品的价格开始松动。车展上大众推出年内在中国生产的POLO三厢、高尔夫等五款新车,节能环保的柴油车也成为大众的主打。更有爆炸性新闻传出,大众正在中国选址,准备投资建设一个年产20万辆的新厂。谁说大众认死理,德国是一个出哲学家的国度。
今年借新雅阁换型,带头降价五万元,推倒中国车市“多米诺”的广州本田也借展会推出了即将投产的全新精巧型轿车Fit,这款车曾在国际屡屡得奖。广本执行副总裁曾庆红表示,这款新车无论在性能上还是价格上都更会让消费者惊喜。广本在三四年里产能迅速从3万辆提升到24万辆,在中高档车火爆畅销之际,下探面向百姓且利润较薄的经济型轿车,堪称未雨绸缪,颇具独行侠的眼光。
充满法兰西浪漫的雪铁龙、标志汽车尽管合资伙伴都是东风,但是在共用平台下两个品牌彼此分立的尝试,将使中国消费者对神龙公司的新产品应接不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雪铁龙公司在西欧之外最大的市场。”在展场的发布会上,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总经理萨蒂内一脸兴奋地说。继刚刚推出的雪铁龙赛纳之后,标致307也将在明年初在中国生产。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