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评论
中国汽车业:刺激2002 让专家大迭眼镜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qing

[03-1-9 10:57] 作者:钟师


  毕竟雪铁龙品牌在东风的“领养”下已经长大,又因为法国雪铁龙与标致两家已经整合成一家,标致汽车本身也越来越出彩,因此东风集团重整神龙汽车的“壳资源”,让其重放新彩是最自然不过了,因此便会有了东风与法国标致雪铁龙(PSA集团)在今年10月正式签署扩大合作的协议,1+1即便不能大于2,至少会有2的效果,多一组产品系列就多一条市场生存之路。

  但是法国车商很有点小富即安的味道,在欧洲能吃得饱和在拉美过得去就不想太在亚洲辛苦耕耘,到中国市场也有点先占个位、排个队的想法,以免日后无立足之地。

  要雄心勃勃振兴一番的东风集团不可能寄希望于只想小打小闹的PSA集团一身,所以与法国PSA集团重整神龙汽车只是东风劲吹的第一阵大风,而东风与雷诺-日产集团的全面合作却是东风集团要掀起的强台风。

  日产汽车于本田和丰田先后在中国得手之际必然抱有“雪耻”的雄心而大力超赶,拿出的优惠合作条件和魄力非其他外国厂家可比。

  作为全球车业明星CEO的高森定然要在中国创造其入主日产汽车后的事业第二次辉煌。这样,东风集团与两大外国汽车集团结盟就能与另“二大”共握相同的牌数。

  鉴于东风集团背负较重的历史包袱,东风集团得到国家的政策倾斜也是最大的,可以一揽子获得整体项目的批准,不必像另“二大”先要去重组国内别的企业,然后打包与外方合作。东风至少已经在与雷诺的重卡项目合作上占得先机,上汽还没插手重卡项目的机会,一汽还没谈完重卡项目。东风目前通过两大对外合作得到了三大重要的轿车品牌资源:尼桑、雪铁龙、标致。

  三大集团也好,跨国公司也罢,其实他们都不是真正的主角,更为恰当的描述应该是政府管理部门导演了这几次重组的上演

  在2002年上演的由“三大”集团主演的眼花缭乱的重组大戏,反映了中国加入WTO后新产业格局的形成。

  单从投资和纯经济的角度看,跨国集团进入中国汽车产业有多种途径,但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未被新的政策取代前仍发挥着“紧箍咒”的作用,不是哪家企业可以随意突破或打擦边球的。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发给好友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中国汽车业进入“第二竞争擂台”
·汽车业快速增长 国产军团将成为主力?
·中国汽车业“6+3”当行其道
·世界汽车业:还是大的吃香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