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段二:增城路拐入环市西路弯道处
此处弯道拐得也很急,几米之距弯度已达90度,前方30公里的限速及拐弯标志出现得太晚,几乎是快到拐弯处才看到。最险要的是,两条车道还在此弯道处收成一条。许多司机每每行至此处,不但要赶快打方向盘,还要躲避旁边车道的汽车,稍不小心,两条车道的车就会“搂”在一起。
险段三:中山一路分道路口
许多由北向南开过来的车,由于前方向黄埔大道左拐的标志出现较晚,等看到此标志已来不及左拐,车速快时很容易撞上分道口处三角形防撞墙。
险段四:东风东路拐入梅东路入口处
此处与许多拐弯处一样,弧度大、距离短、车道窄,经常在内环路上驾车行驶的司机反映,往往是一看到前方的拐弯标志再做出拐弯判断,车已驶进弯道。车速过快、反应稍微慢点儿,或者遇到下雨天气,撞到防护墙的可能性极大。记者经过此处,惟一的一块限速拐弯标志牌还被高大的隔音板挡住。
险段五:永福路向广园东和动物园三岔口处
许多不熟悉路况的司机行至此处,由于没注意前方道路指引标志,没及时变道,往往欲去广园东的车由于靠右行驶,到分岔口处突然减速向左拐;或者欲去动物园路段方向的车由于靠左行驶,到分岔口处又急急向右拐,这两个突然改变行驶方向的车很容易与后面的车追尾相撞,或者造成交通阻塞。
一个女乘客从内环路上“飞”下摔死
建设方说法:按标准验收合格
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办公室(内环路建设方)行政部部长区其伟反复向记者声明,他们只是建设单位,没有设计资质,所以内环路的设计,他们没有参与,只是照着图纸做。
他强调,内环路包括护栏等的安全设计,是完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的,也通过了专家和政府部门的验收,是符合安全标准的。至于今后加不加高防护栏,不由他们决定,而由市里决定。
专家议对策
1、标准过时就需改
张肖宁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道路工程研究所所长: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出现这么多问题,说明我们的道路设计规范还存在着漏洞。如有的路段不能完全适应不同汽车的需要了;在一些特殊的路段,也没有相应的特殊保护措施等。如果规范标准没有考虑意外情况,就应及时改进。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