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尔轿车的下线是昌河与铃木全面合作的开端,这不仅可使昌河摆脱眼下的微车困境,亦使铃木重新调整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本月28日,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昌河集团)酝酿已久的轿车梦想将瓜熟蒂落。如果不出意外,这天,其与意大利博通(STILE Bertone)设计公司联合开发的轿车——爱迪尔将在合肥工厂下线。
这是昌河集团创建30余年来首款真正意义上的轿车产品,对于国内微车四强之一的昌河汽车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时刻,该车型立项于1999年,不仅历经3年漫长研发,还一直苦于国家政策限制无法上马,直到今年9月16日才得到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准。
事实上,昌河在去年就已经拿到了轿车俱乐部的入场券。2002年10月8日,昌河的主营产品——北斗星多功能车登上了国家轿车名录,这在昌河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昌河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在轿车市场放手一搏,同时还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推动了昌河与日本铃木的合作升级。
在这场已然鸣锣的大戏里面,爱迪尔的下线仅仅是冰山一角。而昌河更隐秘的计划是接下来与日本铃木公司合作的一系列动作,包括:昌河铃木公司两款全新车型的推出;从铃木引进三厢轿车,并在昌河九江公司合资生产;与铃木在九江合资生产发动机等等。
这一系列动作的结果不仅将成为昌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还很可能改变日本铃木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微车困局
昌河集团始建于1969年,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国家定点直升机研制生产基地和汽车生产厂,隶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集团旗下的汽车企业主要有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九江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
昌河以微型车起家,国内第一辆微型客车就诞生于昌河。从1996开始连续6年,其在全国汽车制造企业中产销量排名前十强。
昌河微型车在1990年代中期一度辉煌,当时仅北京市就有3万辆昌河面的上路,乃至当时被称为“昌河现象”,但好景不长,1999年开始,全国各大城市陆续禁止化油器微车销售,昌河面的被迫从大城市全面撤退,转战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
[1][2][3][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