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关税政策 逃避应缴税款
个别国外汽车生产厂家也利用低报进口汽车价格的手段,向中国出口大批廉价车来逃避进口汽车关税。国内一个口岸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件,某国外汽车生产厂家向中国出口几千辆轿车,其报税价格仅为几千美元,可这种车型在国际市场价格为1万美元左右,在中国进口汽车市场上的价格也在正常范围之内。之所以报低价,就是想利用世贸的原则来逃避中国关税,从中牟取巨额利润。幸运的是国内有关部门利用全球价格查询系统,堵住了这个漏洞,才使这批车低报价的手段没能得逞。目前,实行进口汽车价格瞒骗,已经成为一些汽车进口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个别公司利用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信息优势,实施进口汽车价格瞒骗来偷逃国家海关征税,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海关共查处价格瞒骗走私案件涉嫌偷逃税款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倍和4.2倍。我国加入世贸后,海关根据《WTO估价协定》按照实际交易价格征税,因此进口汽车价格瞒骗已经成为走私的重要手段之一。据业内人士称,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因为价格信息获取的难度较大而税率很高,已经成为进口价格瞒骗的多发区。
配套高档车件 拆下单独卖钱
国外市场上,汽车生产厂家是按消费者的订单来生产汽车,车上的配置也是按消费者的订货来安装。但在中国进口汽车市场上,进口汽车经销商普遍都是按照最高配置标准订货,而在海关是按照最低的价格报税,就等于是把车上搭载的豪华配置都免税进口。而这些车进到中国市场后,经销商或者把这些车按高配置车卖给消费者,等于又多赚了一笔钱,或者把这些配置拆下来单卖,再挣一笔钱。据说河北一个进口车大经销商,当年就是靠单卖进口车的随车工具完成的原始积累。还有个别经销商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把进口汽车上的零部件进行拆换,比如把宽胎换成窄胎、把原装件换成合资件等等,而换下来的进口件,再卖出去。这些不规范的手段使进口汽车的暴利一增再增,可受损害的是中国的消费者,流失的是国家的税收。
据记者了解,海关部门为改变价格、信息不全所带来的被动局面,已经开始了对进口汽车价格的监管,并加强了对进口汽车经销商的监督,一旦发现有价格瞒骗行为就打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视,看来想利用低报价格来牟取暴利的行为越来越难了。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