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消息:“三月份你们那儿的汽车销售情况怎么样?”以同样的问题记者分别向中联汽车市场市场部的杨先生和亚运村宏伟工贸的吴小姐提问,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二月份由于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汽车销量有所下降,三月份已明显上升。
中联的杨先生说,3月份前三周中联市场每周的汽车销售量都超过了300辆,估计全月销量将在1200辆以上,不仅达到了今年1月份的水平,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在20%以上。
宏伟的吴小姐说,他们公司由于主要经营的是国产中高档车和进口车,所以受降价的影响不太明显,销售一直较平稳,2月份略有下降,但进入三月份已恢复正常,有许多车型如广州新雅阁、别克君威等都非常走俏。她说他们现在还在组织进货,准备迎接四月份的销售“小高潮”的到来。
看来市场和经销商的实际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总体上虽没有去年夏利大降价之后排队抢购那般火爆,但也并没有明显的降温。但是与这种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在车市上弥漫着一种害怕车卖不出去、害怕车市会冷下来的恐惧情绪,姑且将它称作车市“恐冷症”。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症状”:
表现之一:只说“调整”忌讳“降价”
记者参加过几次厂家举行的产品降价新闻发布会,厂方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称要对产品做“价格调整”,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都振振有辞地说“我们不打价格战”。但做出的举动则都是少则数千,多至三万两万的降价。有的记者在提问时直接用了“降价”这个词,厂方人物还要耐心地解释:我们这不是降价而是重新确立了价格体系同时又增加了配置。仿佛一说降价就等于说他的车卖不出去一样。其实大家都明白降价绝不只是为了推销滞销产品,有的厂家为了进一步扩大优势,有的为了将竞争对手逐出市场,都有可能在产品畅销时也采取降价的策略。而某些汽车厂家如此忌讳“降价”一词,说白了就是有一种恐冷情绪在作怪。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