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费率放开,新车集中上市,车贷方式改革……看似利好消息,然而,人为加价、向消费者传递虚假信息等行为表明,深圳汽车市场还不甚规范。深圳市汽车工业协会会长刘兴中日前表示:“目前车市存在的众多问题如果不能理顺,将会影响到整个汽车业的健康发展。”
车险改革成效不大
车险费率全面放开之后,社会各界对此都充满期待。然而,据一位在深圳平安保险任职的朋友私下透露,车险费率改革成效并不明显。因人而异的费率标准让买车人一头雾水,有时连保险员自己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保险公司在主险、附加险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引入了从人和从车的12项风险系数,包括车龄、车型、主驾驶人情况、地区系数等,量化了不同的保费;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根据不同情况有7张独立的费率表……保险员在介绍车险种类、费率计算时,常常一个客户算出几个数字。
汽车消费信贷落后
虽然人民银行对个人汽车贷款作新规定,把首付款降低到10%,还规定贷款可以不买履约险,然而操作起来还有许多问题。在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单独与个人点对点,将会冒极大的风险。而且现在放贷的都是30%的首付款。相比起国外来,国内的汽车信贷发展缓慢。
要现车就加价?
汽车厂家规定了全国的统一定价目前已成为一纸空文。自广本新雅阁2.4降价4万以来,不少消费者到专卖店询问时却遭到如此回应:“车已经订到11月份。要现车就要加价。”广本新雅阁最高加价达到8万元。消费者对此愤怒不已,然而却无能为力。
据了解,广本加价只是市场的一个缩影。从经济型车威驰、福美来到中档的中华、索娜塔及奥迪,一律都是“要现车,就加价”。
好的汽车目前还是卖方市场。厂家的生产能力与消费者旺盛的购车热情相比小得可怜,厂家供货乏力却又对经销商加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底谁是加价现象的始作俑者?不管是经销商还是厂商,有一点可以肯定,两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特许经销商资格可以买卖
目前汽车厂家供货不足,导致市场里的车由商品演变为一种稀缺资源。在这种背景下,特许经销商的资格就成了各经销商打破头都要争的稀缺财富。
业内人士介绍,去年一家投资1000万的汽车专卖店,2年就收回全部投资。超额回报率使很多经销商蜂拥挤向品牌特许经营,汽车流通领域利润成几十倍增长。这让不少经销商把手伸向买卖特许资格来牟取暴利。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