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组是否将再掀高潮?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在入世的压力与推动下迎来了兼并重组的浪潮,这一浪潮还将在2003年继续澎湃。在过去的一年中,主导产业重组的毋庸置疑是三大汽车集团,但重组背后,却时时隐现着跨国公司那看不见的手。2003年,现有的汽车企业仍将进一步整合到三大汽车集团中,而操控重组的也仍将是跨国公司。最终,该进来的跨国公司都将进来,而想扩张的跨国公司也会找到扩张的途径。
比如,volvo汽车是否能够找到心仪的伙伴建立合资企业生产轿车?一向声称在中国“只卖车不造车”的volvo汽车去年底终于开始改变口风。12月6日,在volvo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3S专卖店的开业典礼上,volvo轿车大中国区副总裁王荣祥表示,面对中国汽车市场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任何汽车厂家都会考虑进行本地生产,volvo也不例外。
再如,一汽是否打算完全将一汽海南(原海南马自达)并入自己的盘子?一汽海南对于一汽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海南马自达成立于1992年,为谋求自身发展于1998年进入一汽,更名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推出的汽车在市场上也算成功。虽然身在一汽集团旗下,但是一汽海南一直采用独立生产和独立经营的发展模式,一汽对一汽海南并没有直接管理权。今年,马自达6即将上市,对此有人提出,一汽似乎想借整合马自达6渠道之机达到“收编”一汽海南的目的。虽然一汽有关人士说:“一汽和一汽海南仅仅限于M6项目上的合作,其它的还没有想。”但这一动作比起去年一汽兼并天汽以及与丰田的全面合作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随时都有付诸实践的可能。
还有,大众是否将设法整合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去年12月4日,德国大众亚太区董事长罗伯特·比希霍夫在出席“中国·资本之年”论坛时发表演讲说,德国大众今后将对其在中国的两大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进行重组,具体由设在北京的大众汽中国投资公司运作。看来,德国大众在品尝在中国的胜利的同时,也终于感受到了自己“一女嫁二夫”所带来的烦恼。尽管为了避免直接竞争,大众从一开始就采取错位布局的战略,给予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不同的车型,但是,车型本身的不断延伸和竞争领域分界点的日益模糊使得大众最不愿看到的局面正在成为事实。此外,虽然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大众本身的进口车都使用同一品牌,但却要在不同的渠道里采购、销售,这无疑更是成本的浪费。据说,比希霍夫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他对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没完没了的竞争颇感头疼。
种种假设都可能在2003年的某一天变为现实。而在一浪猛于一浪的兼并重组中,中外双方50对50的股比,以及一家跨国集团不能在中国拥有两家以上的合资公司这两个重要的底线也将继续受到强烈的冲击。
事实上,去年这两个底线就已经有了一定突破:广州保税区的本田项目已经完全挣脱了第一条50:50的股比束缚,虽然是打着100%出口的旗号;而上海通用兼并烟台车身厂的举动,则是通用公司针对第二条打的擦边球,这为其他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提供了新的范例。
[上一页]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