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游戏
“计算器劈里啪啦按一通,”薛宗祥形象地比喻说。“分期付款明细表上的十几项费用就算出一个2.133万元的首付累计,我根本就没想过他是乱按一通。”
但是,开发票时孟说:“由于厂家有限价规定,所以发票上只能开10.28万元。”薛寻思:2.133万元比别的经销商都要的低,只要自己少花钱多办事,管他怎么开发票呢。
交完2.133万元首付以后这辆车就开回了家,家访(贷款程序)时也没有出现问题。大约一个星期以后,薛就收到“资信管理协议,汽车消费信贷方式”和“××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借款合同”各一份,薛同样也没太在意。
便宜了怎么又被骗了
不过这两份合同无意中被薛的同事韩小姐看到,这位曾经从事过多年汽车销售工作的小姐一眼就看出了整个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欺诈行为:
首先,合同中的消费信贷总车款(应是9.9万元)变成了12.625万元,其中首付车款(12.625的20%)为2.525万元,贷款额为10.1万元,比实际9.9万元的车价多出2.725万元;贷款额应该是(9.9×80%)8.91万元多出1.19万元;无形中使每个月还款增加。
另外,根据分期付款明细表上的费用,根本就算不出2.13万这个数字,这个数字从何而来呢?
就以上几个疑点,薛宗祥也被弄糊涂了,于是把这件事全权委托韩小姐处理。韩在和经销商通过电话以后得到的答复是:“车价10.28万元不可能便宜到9.9万元,谁给你便宜你找谁去,首付累计是按纯首付款1800元计算出来的,而贷款额10.1万元是102800元减1800元得出来的。因为我们做不了10%的首付,所以按照12.625万元车款计算。”
但是,韩又提出新问题:如果按照1800元首付计算,2.133万元的首付累计多出4962元又是怎么回事。对此孟先生一会儿说是手续费,后来又说是装饰费。
“这个看似便宜的计算方法,其实无形中宰了消费者一把”,韩小姐说:“如果按正常手续办,即使10.28万元车款做20%首付消费者所付费用加上银行的利息等全款应该是12.4419万元,但是按照经销商这么一算,总费用达到13.0194万元。消费者要为此多付5775元。换句话说,薛本来觉得经销商便宜了4703元,其实是被宰了5775元。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