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业界评论
 
二手车市场 有待做大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bear

[02-9-26 10:16] 作者:李凤发/汽车维修与保养


  加入WTO后,服务贸易体系影响最大,国外资本对中国有利可图的也是服务贸易。我国汽车服务贸易体系很薄弱,在汽车流通的交易链中,二手车这一环节还很薄弱,二手车市场也将是很重要的竞争领域。因此,二手车市场肯定也是外商觊觎的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国外的汽车厂商直接在中国介入二手车经营,以我们目前二手车行业的实力和经营状况,肯定不是竞争对手。如果国外的经营方式引入我国二手车行业中来,我们的二手车行业同样会受到冲击。因此,在入世的保护期内,我国二手车市场亟待做大。

  经营需放权

  “旧式”经营制约发展。二手车交易开始于计划经济,当时的二手车市场定位在“特殊商品流通”,市场模式确定为“统一市场、统一管理”。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汽车一直是被当做“生产资料”进行管理,加之当时新车的交易量不大,汽车基本上是“固定资产”很少流动。随着汽车从生产资料转化为消费品进入百姓家庭,私人购车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手车成为整个汽车消费的重要环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二手车的交易日益活跃。但长期以来,旧车的买卖都只是个人之间的调剂,是一种有偿的“过户”。二手车市场也只是一个大型的旧车过户场所。

  目前的大多数旧机动车流通企业业务范围狭窄,形式单一,很少具备集市场交易、用户委托代卖、收旧置换、车辆拍卖以及新车销售等多功能于一身,自身难以发展壮大。有的市场虽然开展了收购、寄售、租赁、拍卖等多种经营形式,但二手车交易仍以个人之间的交易为主,二手车市场的功能不够完善。现在二手车交易市场还处于较低层次,一些二手车市场安于现状,对今后发展的危机还没有意识;有的只看中眼前利益,觉得不用投入很多就可以得到很高的利润,不必再付出很大代价来搞多种经营。

  经纪人制度冲击旧经营模式。二手车交易过去一直被视为汽车交易的另类,没有与汽车交易市场有机地结合。十几年来一直停留在个人间进行买卖的原始阶段,旧车的经营权也一直没有放开。在利润的驱使下,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证无照非法倒买倒卖旧车,坑害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缺乏合法的经营主体,最棘手的是信用问题没有保证。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一旦买到的二手车出现问题,无法找到卖主。其次,私下进行的二手车买卖,也使拼装车、走私车、盗窃车等违法车辆有机可乘,工商管理部门难以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1][2][3][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皮卡经住了国际市场考验
·外国汽车美国市场本土化
·解读车市三大悬念
·年底车市三把火
·交通部8月1日起专项整顿全国汽修市场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