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本人先后开过三辆富康轿车,在跑汽车的记者圈里,大概也应算得上“铁杆富康”了,能够有机会访问富康的故乡,记者很是欣慰。
观音之舞
这天是星期一,记者终于在巴黎的街头尝到了堵车的滋味,整整十多分钟过去,记者乘坐的汽车没有向前移动一米,“嘀嘀嘀……”巴黎街头竟然响起了烦躁刺耳的喇叭声——这可太罕见了,不要说在欧洲,就是在国内,记者已经养成轻意不按剌叭的习惯。眼看预约采访时间要到了,望着几百米外高高矗立着的“雪铁龙人字标”,访问团团长陈宏声先生一声令下:“我们走过去!”结果,十几位中国记者在巴黎街头上演了一幕“急行军”。
伴着明丽的阳光,记者走进雪铁龙设在奥内的汽车生产基地。草坡地硕大的月季花,还有在草地上闲散游走的喜鹊,走过一排不高的建筑,一个通体玻璃的高楼展现在记者面前,透过玻璃你可以看到各色轿车被悬在空中,大红的、艳蓝的、翠绿的,法国人对美的追求无所不在!
走进车间,除了一辆辆如同精灵般的雪铁龙C3、C2系列轿车,生产线和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总装车间墙上的巨幅凯旋门和长城壁画,却无声地告诉着人们雪铁龙与中国深远的渊源。雪铁龙公关部人士介绍说,这幅画是为了纪念1999年雪铁龙车队夺得巴黎——北京——莫斯科拉力赛冠军。
最漂亮的当然是焊装车间,这里全部是机械焊装手操作,有的加工中心的一个平台,同时有十几个机械手,按着不同的次序对不同的部位进行焊装操作,上下、左右、前后不停在飞舞的机械手犹如千手观音在舞蹈。当我把这个感想告诉陪同参观的工程师时,这位工程师对记者这样形容它们:“它们是技艺高超的迪斯科舞蹈家!”
在这里,雪铁龙让记者参观了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汽车博物馆”,馆长拿出几十年前雪铁龙产品出厂的登记册,发黄的纸页,陈旧却清晰的钢笔字,诉说着雪铁龙的历史。他告诉记者:“在这里,珍藏着雪铁龙所有汽车出厂的记录。当然,现在我们产品的出厂记录早就被计算机取代了。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越来越懒惰了!”老馆长优雅地笑着,充满着自豪。
在博物馆里,记者看到了雪铁龙赖以起家的“人字型”齿轮。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几百辆颇具规模的、雪铁龙各个时期的产品,从锈蚀斑驳的第一辆雪铁龙轿车,到豪华、漂亮的老爷车,以及剽悍、动感十足的赛车,这里珍藏的轿车谋杀了足足上百张照片,真是过瘾!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