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是任何一位驾驶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三大主题(安全、节能、环保)之一。自8月1日国家实施3C认证以来,汽车消费者、经销商、厂家是如何看待的,记者作了相关采访。
消费者不清楚
记者在一些汽车销售处看见销售员在介绍产品时,极力推崇产品是通过国家3C认证的,其产品质量、安全性是最可靠的,消费者只是点头称是,表示认同。当记者问及购车者3C认证是怎么回事,了解多少时,他们只是笑着摇摇头,表示听说过,究竟如何不清楚。在随机采访中,问及许多购车者,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说不知道。
经销商表示与己无关
按道理说,3C认证实施后对经销商和市场应该有些影响。但采访中,一般经销商都说3C认证是厂家的事,与他们没有关系。据了解,目前包括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在内的国内主流汽车生产商,进口车中通用、丰田等品牌都基本通过了3C认证,而现在在市面上销售的汽车中,90%都通过了3C认证。然而记者了解到,一些暂时没有拿到认证的车型仍在市场上销售,“现在都正在提出申请,这里有个衔接过程”,有关人士这样解释。记者采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监委没有给出通过认证的具体厂家名单或车型数量比例,给出的说辞是“大部分企业、大部分车型都已经拿到认证”。
厂商说认证费用过高
据了解,申请3C认证的费用共有7项,包括申请费、产品检测费、工厂审查费、批准与注册费、监督复查费、年金和认证标志费。单这7项的费用就约为30万元。然而,通过认证的费用远不止这些,因为国家对整车产品的检测就有47项,而费用最大的是碰撞试验,单一个车型就要报废4辆车,其中3辆用于碰撞,1辆用于散体。花费百万元以上以通过3C认证对企业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网站上,人们可以发现一些高档进口汽车品牌尚未列入“3C认证”的名单。这种认证成本对于销量比较大的汽车产品关系不大,但对于销量不多,而且单一辆车就价值上百万的品牌来说,就显得有点“代价”昂贵了。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一些“各色”的、在中国认知度不是太高的顶级轿车来说,尽管平均每一辆车的利润较高,但因为在中国市场上每年销量才几辆十几辆,而且车价越高赔车成本越高,确实面临进退的选择。如原装进口的丰田小型suvrav4不再接受订单,丰田方面的解释是两款车型都将出新款,无意将两款旧车型做3C认证。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包括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等在内的大部分国内汽车企业和国外汽车企业,已经获得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