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微车见长的哈飞汽车,也在上海车展上亮出了秘密武器——“赛豹”
概念跑车,从外观上看,“赛豹”未来感十足、线条流畅,与国际名车相比毫不逊色。
提起自主开发,就不能不提拥有“红旗”、“解放”两个著名品牌的第一汽车集团。对于自主开发,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安德武的反应是“心急如焚”,他表示,自主开发这条路会很艰苦,一汽已经走了50年,相信有了量的支撑,有了与国外合作的基础,这条一汽已经认准的道路,一定能走下去。此前,上汽集团也宣布,在2007年,使自主品牌汽车产量达到5万辆。
与上述企业相比,合资企业的自主开发可谓“在路上”。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向来是中方的难言之隐。虽然每款成熟的国外车型来到中国市场,都会做相应的适应性开发和改进,这些开发里面都有中方的参与,但还是没有解决“以我为主”的问题。一汽大众公司总经理秦焕明曾坦言,目前一汽大众还不具备自主开发的能力,但在车身改进、某些动力总成的匹配、售后服务的分析上都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除此之外,一汽大众还选派了20名工作经验丰富、学历高的工作人员赴德国大众公司进行全方位学习。“未来若干年内我们会具备开发一定车型的能力”,秦焕明表示。
作为通用汽车与上汽合资组建的国内首家合资汽车设计中心——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也在车展上展出了一款由中国人设计、为中国人设计的概念车——“鲲鹏”,为中国的自主设计开发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模板”。
品牌与企业谁是谁非
想在车展上看奥迪吗?有三个展台可以去:第一汽车、大众展台、奥迪展台。刚上市不久的马自达6,既能在第一汽车庞大的阵容中找到,也可以在第一次亮相的马自达家族中看到。
一款车展几家是本届车展的鲜明特色。国产奥迪A6属于奥迪还是大众公司,还是它的制造商一汽大众?对于这些混血儿的归属,到底应该以品牌还是以企业为准?这个问题恰恰反映了我国汽车业的现状:本土生产的大多不是自己的品牌,如果以品牌凝聚展品,我们的生产企业将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如果以制造者为理由集中,车上分明还是人家的品牌。
在此次上海车展上,一汽集团打破了以品牌为主线的组合方式,将“一汽集团”的整体概念突出出来,抛弃了原来的“国字头”,第一次打出了“第一汽车”的概念。在去年一连串的兼并、重组之后,三大集团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以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思路融入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去,从一汽集团的表现来看,本次车展将是中国汽车企业叫板世界的起点。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