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点上解释车厂降价也就很直观了,将价格定得比较高,先卖给支付意愿较高的那一批人,然后等这批人差不多都买了,就降一部分价格,买给支付意愿较低的一部分人,重复这个降价过程,最后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再停产。在这个期间内,车厂的利润达到了最大化,不同的消费都也都得到了满足。
厂商的降价行为还在一定上进行了促销(Promotion),这个Promotion是市场营销中的概念,市场营销理论中有一个词是4P's定位。即推销产品的四个主要因素: Procuct、Price、Place、Promotion。其实按理论还有一个6P's,就是这四个P加上一个Politics和Public Relation。不过国内的车厂应该算是5P's,因为他们有Politics(政府保护性高价和强制性高价),但是他们丢掉了企业生存最重要的Public Relation(想想奔驰车的失败公关案例)。
这样子的价格歧视倒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价格歧视通常是地区性的(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来制定价格)
还想再多说一句:那个关于POLO车卖一辆亏两万的说法其实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成本。会计成本、经济成本或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分别是不同的概念,只要想算,算成卖一辆亏10万也可以,因为还有机会成本呢!
上述分析实际讲的是最简单的经济学理论。但是,此理论中有两个前提是经济家不懂的东西:忽略了它,你照样弄不懂为什么中国汽车可以定高价:
经济学讲的实行“价格歧视”,在营销学中,必须考虑一个条件,就是市场一定能够被区隔开(即被细分开),且控制市场区隔的费用要小于实行价格歧视带来的收入增加。在中国,实行“贸易壁垒”满足了将中国汽车市场区隔在世界汽车市场之外的条件,受保护的企业还不用直接支付区隔费用。但不能说企业就不发生或不支付这样的区隔费用了。既然政府保护了你,让你不让别人搞汽车,那好,你就得为我的保护用其他形式(如公关费、高额税费、审批费等等)来给我增加收益,但这样支付区隔费,企业还不能去比较:即你干脆不保护,我自由竞争得啦——因为同样作为一个利益主体,政府首先不会考虑企业的要求!因此,高昂的区隔费用是形成中国汽车市场的高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如果要实行价格歧视,必须考虑不能引起顾客的反感——因为如果是这样,被歧视的顾客将会抵制这样的企业。但需要的条件是顾客能够找到不歧视自己的厂家供应相同的产品——现在你知道了,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够实行高价,是当顾客知道受到歧视时,他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厂家在支付高昂的由政府收取的市场区隔费用的时候,又可以通过使自己的经营地位不受影响的“价格歧视”行为得到补偿。即中国汽车企业就敢搞价格的“黑箱操作”——我不通告调价的计划和步骤——这在国外是根本行不通的,你今天用高价购买的汽车。明天一早,我厂家一降价,好,你的数万元资产就人间蒸发了!
因此,我想向各位说明的是,中国汽车的高价政策或价格歧视政策真的不是汽车企业想(它肯定想)就能搞出来的,国外汽车企业同样希望产品能卖的越高越好,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结论:中国的汽车高价根子是政府,生产销售汽车的企业实行那种违背经济学定理和营销定理的“价格歧视”行为也能够经营下去的根子也在政府——因为由政府控制的市场,用经济学、营销学这些建立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基础上的理论,是无法分析采用另外游戏规则的游戏的!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