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网友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我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现今车厂的定价策略,但愿对DXs会所帮助。
国内的车市真的是怪了,价格那么高,市场那么火,大家等着价格往下掉,厂商依然故我,倒底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
如果说国内的厂商不成熟,那么为什么国外的厂商也“一个鼻孔出气”?
其实从以济学的角度来看,这车市一点也不怪。这正是厂商“价格歧视”政策的成功运用。且听我慢慢道来。
为了解释什么是“价格歧视”,我先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作如此的假设:
假设一个冰湛淋生产商,生产一种香草冰淇淋,生产成本是5块钱
假设有两种顾客,一种愿意为这种冰淇淋支付100块钱,另一种愿意为它支付10块钱。并且顾客的立场很坚定,如果售价超出他们的预期的价格,就坚决不买(经济学中的假设都是很绝对的,这样才能简化问题),最后,假设两种顾客的数量相等。
那么生产商应该如何定价呢?在往下看之前请先思考这个问题。
假设有100名顾客,那么有50人愿意支付100块的价格,另外50人愿意支付10块的价格。
如果冰湛淋只卖10块钱,则100个的将都来购买,则可以赚到
(10-5)*100 = 500(块)
如果冰湛淋卖100块钱,则只有50个人来购买,可以赚到
(100-5)*50 = 4750(块)
注意这时有50人将不买冰湛淋。
如果将冰湛淋按这50人期望的价格卖绘他们,可以多赚到
(10-5)*50 = 250(块)
这样,总收益将达到4750+250 = 5000(块),这是生产商想要的结果(利润最大化了)。如果定价为10和100的平均数55块钱,则厂商会赚到(55-5)*50=2500块,因为还是有50人觉得价格高于他们的支付极限而不购买。
可是,怎样将同一种商品以不同的售价卖给支付意原不同的人,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呢?
答案是:采用“价格歧视”政策(注意在经济学中,这是一个中性词汇)。
通俗地讲,“价格歧视”就是将同一种商品以不同买者愿意为它支付的最高的价格卖给相应的买者,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从愿意为它支付10块钱的那些人那里得到的总收入才只有250块,为什么还要考虑他们,难道不可以忽略掉他们的存在吗?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不难,首先,不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不会像例子中相差的这么多,其次,较低支付意愿的人占的比例较高,第三,在边际成本很小的情况下生产一些产品会有很高的边际收益(但边际收益递减),第四,讲一句大白话:能多赚一些钱干嘛闲着啊?)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