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购车指南 / 车市行情
   
中国汽车在变革中驶过入世第一年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robert

[02-12-6 17:18] 作者:经济参考报


  兼并重组高潮迭起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就具有分散性和低规模的特点,十分不利于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据统计,5年前,全国整车企业多达110多家,而年产量高于5万辆的却只有13家。即使像一汽、上汽、东风这样的龙头企业,规模也仅仅是世界第七大汽车公司的1/6到1/7。

  加入WTO后,这一状况开始有所转变,中国汽车业的重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一浪猛于一浪。而主导重组的,就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大集团。

  先是6月14日,一汽成功重组天汽,控制了天汽的优良资产——夏利股份公司和华利公司,并透过夏利股份公司在天津丰田实现了与日本丰田公司的初步合作,使一汽在天津拥有了自己的汽车生产基地。紧接着,8月29日,一汽与丰田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汽车航母。随后一汽控股川旅,将其与丰田公司的合作延伸到了天津、成都和长春的多个项目,并将合作目标锁定在30万至40万辆。目前,一汽集团在青岛(青岛汽车厂)、柳州(柳州特种汽车厂)、成都(四川专用汽车制造厂、四川旅行车制造厂)、海南(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都布下了棋子,实现了“在离市场最近的地区生产”的扩张战略。

  东风集团在苗圩上任后将与法方的合作范围由雪铁龙提升至标致-雪铁龙,并于10月25日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签署了扩大合作的合资合同。同时,东风与日产也在9月19日签署了全面合作的协议,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进行全系列车型的广泛合作。今年7月10日,东风集团还与广州汽车集团、日本本田公司在京联合宣布,三方将合资在广州出口加工区修建一座新的汽车制造厂,表明东风与本田的合作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外,东风还通过悦达实现了与韩国起亚的合作,弥补了轿车中的低端车型。

  上汽集团先是于4月12日续签与德国大众合资上海大众的合同,将合资合作期限延长20年,继而于6月与通用联手进入柳州五菱,共同打造以生产微车为主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随后,又有上汽参股通用大宇,变“引进来”为“走出去”,主动出击国际市场,开创了中国汽车业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先河。此外,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上汽并购已有基础但没有“准生证”的山东烟台大宇轿车项目也已接近尾声。

  一番惊心动魄的重组大战后,中国汽车业新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三大集团的势力明显提升,国家多年来希望看到的国内汽车企业之间的兼并局面今年终于实现了。预计在未来的重组中,三大集团将依然担任主角,现有的汽车企业将进一步整合到以三大集团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中来。

  值得肯定的是,从这一系列的重组案例中可以看出,价值型重组开始在国内盛行,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组越来越成为主流,正如日产总裁戈恩所说,合资的目的是提升客户的价值和股东的价值。

  重组中,处处可以看到外资的身影。的确,外资的介入在今年也掀起了另一个高潮。出于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度重视,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考虑在华进行本土化生产。今年,除了韩国现代汽车在北京合资生产之外,宝马和华晨的合作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此外,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等日本汽车企业也开始在中国进行战略部署,动作之大前所未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赵英指出,目前跨国公司的在华战略出现了以下一些变化:第一,扩大在华的投资规模。今年以来,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而刚刚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的规模也比较大。同时,随着主机厂进入中国,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在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第二,全面合作。8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是在某一成熟车型上进行合作,战略是越过关税壁垒进行本地生产和销售。而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进行包括各种车型,从轿车到商用车,从整车到汽车零部件,从生产、销售到开发的全面合作。第三,深度合作。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日益发挥其比较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发给好友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