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购车指南 / 车市行情
 
广州汽车博览中心副总经理王蜀访谈录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robert

[02-8-19 11:25] 作者: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李苗苗


  “你与练卫飞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我问。
 
  “很早就认识了。在做进口车那会儿,我们曾有过合作,那个时候没股份,后来搞博览中心才开始搞股份制。”

  王蜀说:“当开始策划博览中心时,我们先找准了定位,然后着手考虑对这个项目的投资,按当时的设想,中心搞起来以后,仍以进口车为主,当时广东地区的汽车经营点进口车占了60%,国产车仅占40%。把进口车当做中心主营业务,是出于对当时形势的考虑。后来,国家开始打击走私车,这也波及到了进口车市场。仅1999年那一年,中心就压库了价值8000万元的进口车。但我们在起步时已经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动权,因而具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

  “中心的建筑是原来就有呢,还是你们自己搞起来的?”

  “原来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块地。在整个中心的建设和装修,包括每一个展览厅的风格设计等等,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这么说,中心的这些建筑整个都是你们盖起来的?”

  “对!当时我们在投入这块地的时候,光是硬件部分就投入了近8000万元。还有一部分流动资金。也就是说,中心启动时所用的资金不到一个亿,还有8000万资金压在那里,根本不能算启动资金。那笔钱用不了,不能流动。所以,当时真正流动的资金只有2000万,而第一次投入的广告费用就达到一千多万,用的全部是自有资金,把自己原先挣的钱全投进去了。你可以想像这件事对我们的压力和风险有多大。除了压力之外,那时也很辛苦,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把所能发挥的无论能力也好、素质也好,全都使出来了。那时,曾有人说我们是一群傻瓜。”

  “但那时候你们却很自信。”

  “对,我们非常自信,因为我们坚定地认为,我们是在做一项事业,而不是在搞一个工厂或企业。我们曾遇到过空前绝后的困难,几乎是走上了绝境。曾有人建议我们把这块地儿改卖服装(笑声),但甭管有多少困难,我们的信心却从未动摇过,练卫飞当时主要是搞策划,我分工搞管理。我们白天都很忙,晚上还聚到一起商讨中心的发展战略,时常要讨论到深夜一两点钟才结束。当时决定下来这么做之后,曾遭到过许多人的反对,包括当时我们请的一个总经理也表示反对。在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几条路:第一条是以现在的市场环境,要别人进来很困难。即使是用低价把人家请进来,就像云南的一家经销商,对他开始还是免租金。但我们也同时在想,这样做有没有意义?如果没有意义,他也没有生意做,可以拔腿就走,我们却会因为他的车不干净而砸了牌子。其次,如果他做不好,也不按照市场规律和你的要求和规定来做,这么大一个场子,他只放两台旧车在那里你怎么办?所以,当时我们就意识到,如果我们这样努力都做不好,他们肯定也做不好。要是这样的话,还不如我们自己做。这样,我们就统一了思想,下决心把博览中心的事全部由自己来做。1999年春节期间,我们一边搞中心的建设,一边搞品牌的推广,中心外面的场子基本是搞好了,但室内装饰还没完工。那时我们虽然没有汽车代理商的牌子,却争取到代理商的同意,转手卖桑塔纳、捷达。后来,渐渐打出自己的牌子后,一汽的红旗和二汽的富康都陆续进来了。一汽在我们这儿一个月的销售量,是它在别的地方一年的销售量。此外,我们也大做广告,加上当时的销售员也很卖力,什么招儿都使出来了。别人没想到的,我们都想到了,譬如把车盖掀开,用打火机在发动机旁点燃,以说明车的性能如何如何的好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们出的点子,人家一看就很信服,车的销量也就上去了。”

  “这就是说,你们这儿的第一个专卖店是红旗,第二个是富康?”

  “是的。除了一汽,二汽也特别重视这个地方。他们搞汽车投放和大型的促销活动,第一次都是在我们这里搞的。那时我们也花了不少钱,帮助他们一起做。确实是轰轰轰烈烈,中心也因此而上了一个台阶。接着,我们又做了捷达,还有桑塔纳。”

  “博览中心与广东别的汽车市场的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最大的不同就是体制不同,这就决定了企业的成长速度也不一样,我们这种体制,成长的速度更快,经营的效率更高。国营企业虽然也有灵活的一面,但总的来说还是体制太死。我们这种私营股份制企业,大家只要看好了一个项目,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项目开发,都可以想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国企却受到了很多方面的限制。”

[上一页] [1][2][3][4][5][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深圳车市不设防
·7个月卖车超去年
·全球车市中国产销量增幅最大
·入世后国内车市变化八大特点
·全球车市普遍走低
·广州汽车市场分布及概况
·中国车市究竟怎么了
·日本车厂陆续袭卷中国车市
·中国轿车市场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
·七月深圳卖车8800辆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