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很健谈。
与其谈笑风生中,常常会令人陷入一种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感叹。
王蜀讲,童年时期的她曾经对美术极为痴迷,甚至在诸多的理想中的首位是当一名成功的画家。为此,她曾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应该说,她是幸运的。尤其是比起那些同龄的漂亮女孩子们,花季中的王蜀不断遇到“贵人”,从而在长风鼓荡的海面上扬起理想的风帆。
“我从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画画”,王蜀说,“你问我是怎么迷上画画的,其实说起来挺简单的。记得最早我是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玩,有一次先画了一个大圆圈,然后在里面又画了两个小圆圈,没想到,画完后一看,竟像是一个人的脸,我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画的人与真人一比,又有很多地方不相像。于是,我就让妈妈去给我买画笔,开始用笔在纸上学着画人物素描。后来,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美术课的老师要我们在课堂上画水瓶的素描,老师看我画的画之后,说我的画有‘水平’。当时,我不懂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回家问妈妈,我对妈妈说,我画的就是水瓶呀,老师为什么说我有水瓶呢?妈妈笑着解释说,老师说你有水平,是在夸你呢,这个水平就是夸奖的意思。我这才懂得了‘水平’与‘水瓶’,原来并不是一回事。”
中学毕业后,王蜀考上了四川美院的油画系。此前,她曾在别人引荐下结识了一个在南方很有名的老画家。起初,那个老画家还说她没基础,不想教她。王蜀不服气地回家后,找来纸和笔,发了狠地自己画,竟然把国画画得跟油画似的,虽然谈不上什么构图,却很大气。当她拿着自己的“作品”再次找到那位老画家时,老画家大大地吃了一惊,说道:“小家伙,你的胆子这么大!不错!不错!”从那时起,她便成了老画家的关门弟子。
“后来,我把老师教的知识全用在了画画上,但在风格上却求变求新,显得不拘一格。老教授十分喜欢我的作品,说是到了与画家的大作乱真的地步。老画家是画国画的,后来,他劝我说,你画画很有前途,应该学学西画,学国画也许会耽误你的前程。在他的引荐下,我又成了油画家何冬临的学生。我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考上的四川美院。”
在四川美院一年多的时间里,王蜀有两幅作品参加了第一届四川省举办的现代派画展,还结识了不少有名的大师。
从王蜀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她是位个性很强,不喜欢摹仿别人的人。
在参加完画展之后,她就感悟到这种争名逐利的事情没什么意思。她说:“人难道只有获得了功名才快乐吗?功名对人到底有什么用?有了功名是不是真的很快乐?”说到这里,她爽朗地笑了起来。笑过之后,她又说:“后来,我发觉自己在绘画中的体验仍是浮浅的,因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人生的大舞台,即便是立志当一名艺术家,也不一定要在课堂里才能找到艺术的感觉。”当这种想法日益强烈之后,她便萌生了辍学的想法。
很快,王蜀就把辍学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不出所料,父母不能理解,妈妈还气得够呛。并让全家人轮流找她谈,劝她打消这种念头。面对这种“轮番轰炸”,王蜀缄默不语,心中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了。
王蜀说:“在那段日子里,我经常一个人默默地站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纷繁的世界,心中波涛汹涌。当时我惟一的想法是,如果再不走出去,我就会被逼疯的。我曾幻想得到妈妈的支持,因为母亲与女儿的心是相通的。但是,即使是我流了泪,她也没能理解我。于是,我选择了悄悄出走这条路。在离家的那天,我给家里留了一封很厚的长信,然后就一个人悄悄地奔向了火车站,直接去了深圳。”
[上一页] [1][2][3][4][5][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