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行车、洗衣机、电风扇、冰箱、空调、彩电等家电行业的发展过程都经历了“战国时期”。任何竞争性行业都无法避免投资过甚的“重复建设”,因为企业都看到了超额利润;任何竞争性产业都需要一定的“重复建设”,否则就没有竞争可言。有竞争就有胜有败,败者退出的同时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战国时期”是大多数企业倒闭消亡的时期,是少数“列强”突现、瓜分市场的时期。从千百家汽车厂的存在到主宰市场的9家或者10家格局的形成这段时期,我们就称之为“战国时期”。
在加入WTO的艰苦谈判中,中国承诺整车进口关税到2006年7月1日降低到25%。另外,同意汽车产品进口配额每年增加15%,到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对汽车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争取到了3年宝贵的保护期,这里所说的三年就是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个产业的丰厚利润,使原有汽车生产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同时新的投资者也不断进入,当进入汽车业的投资者足够多,汽车产业的利润率开始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时,不用谁去劝说,那些吃不住劲坚持不下去的企业自然会选择退出。
如此推测中国汽车行业的“战国时期”应从2005年开始,其突出的表现特征应从2005年秋季开始呈现。主要表现为多数汽车生产企业产品滞销、大量积压、停产、倒闭,少数生产企业市场份额扩大、知名度提高、购并重组倒闭企业。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以至灭亡。
生产厂家“战国时期”的表现特征很快会“传染”给汽车销售服务企业。长期以来我国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特别是汽修企业,一直惨淡经营,吃不饱也饿不死,面对即将来临的“战国时期”的激烈市场竞争,有些企业经营者感到茫然和焦虑。还有人认为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永远不可能作大,即使实现现代化也是一个一个的“小作坊”,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其实,对于销售服务企业而言,“战国时期”充满商机,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大好时期,是做大做强的好时机。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