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的艺术
轿车市场的“冷”与“热”,价格是关键。
去年车市的骤然井喷,降价功不可没。富康在入世当口先行降价,捷达随后跟进;派力奥下线前一天,赛欧打出降价牌,迫使其低价入市……可以说,正是由于经济型家轿的率先跳水,才拉开了入世元年红火车市的序幕。
![](/news/yjpl/medium/10310/pic/031031gbyage.jpg)
今年国内车市降价的标志性事件,当数年初广本新雅阁自降5万,以及年中天津一汽在3月内的“梅开二度”。然而,同是降价,市场反应却迥异。新雅阁自投放至今,一直供不应求,最高加价幅度曾达到令人咋舌的8万元。北京一家广州本田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他手中的订单已排到5000号,提车至少还要等10个月。相比之下,天津一汽二度降价,最高降幅累计达到2.5万元,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市场反应平平,跟随者寥寥。其间虽然上海大众POLO将价位拉低了1万,但功劳还要记在飞度上市的账上。
降价是一门艺术。同是降价营销,策略却分出了高下。新雅阁垂直换型,“价格三年内保持不变”的承诺,带来的不仅是高性价比的全新轿车,在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企业的降价诚意和对消费者应有的尊重。在经济型家轿市场,由于竞争者众多,车价是“市场撇脂”还是“一步到位”,对市场影响甚大。而频繁降价的结果,无疑只会加重消费者观望情绪,进一步强化持币待购。在天津一汽二度降价消息传出后,有业内人士曾直言:如果此前降价能够一步到位,绝不会导致如今的被动。
降价不仅是一个硬道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时下汽车消费正迈向买方市场,如果降价不能迅速获得市场,不仅损伤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而且企业利润还会进一步“缩水”:品牌价值会逐步贬值。年初红旗降价时,曾有业内人士发出了“品牌价值流失”的感叹;而奇瑞、威姿等车型的轮番调价,也有沦为低档车、二流车之嫌。对这些国产品牌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名利双收”,似乎是个两难。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