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评论 / 媒体聚焦
藏不住的高额利润 一些国产车利润可达10万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qnahe

[03-9-19 11:58] 作者:王政


  藏不住的高额利润

  据报道,一位经济学家最近算了一笔账,中国一汽、东风、上汽“三大公司”2002年总共销售汽车185.25万辆,销售额总计1666亿元,实现利润192.6亿元。而全球最大的通用汽车公司2000年销售汽车823.5万辆,销售收入1846.32亿美元,实现利润44.52亿美元。人均年产汽车,通用公司是23.33辆,中国“三大公司”是6.5辆;销售额折合美元计算,通用公司是“三大公司”的9.23倍,而利润只是“三大公司”的1.9倍。中国一些中高档轿车企业的单车利润率更是高达10多万元。用一位经销商的话讲,只要跟对了企业,投资一两千万元建个4S店,一两年就能收回投资。

  竞争不足是根源

  高额利润有助于企业完成原始积累,迅速做大做强。对于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跨国公司严峻挑战的中国汽车企业,在2006年之前的保护期内,维持相对较高的利润回报,更是有利于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和竞争力的提升———对高额利润恋恋不舍者如是说。

  然而,高利润对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危害:消费者购车要花费更多代价,不利于做大市场;造出汽车就能赚大钱,不利于汽车企业苦练内功、提高开发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也不利于企业优胜劣汰和行业结构调整。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投资向利润较高的行业转移,加剧竞争进而引发价格战,直至行业利润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持平。国外汽车制造行业5%左右平均利润率,就是竞争的结果。那么,我国汽车行业高利润得以长期维持,根源何在?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特别是轿车行业的高额利润,有其客观原因。首先,长期以来的高关税,让国内汽车企业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缺乏直面竞争的能力和勇气。虽然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逐年下调,价格战的硝烟也此起彼伏,可与高出国际售价近一倍的进口车相比,国产轿车依然有价格优势,因此,厂家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依然能保证较大的单车利润空间。

  其次,部分车型供不应求。比如,目前下定单,广州本田新雅阁、一汽轿车MAZDA6、别克君威、丰田威驰、POLO自动挡等等紧俏车型要等几个月后才能提车。市场供求信号决定了产品价格。

  第三,市场竞争仍不充分。多年以来,汽车产业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限制了社会资本的盲目进入,同时也严重弱化了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高额利润得以维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尽管我国汽车产业从整体上看起来像一个典型的竞争性市场,甚至从企业的数量来看好像是过度竞争的市场,但从产品差别化的角度来审视,我国汽车工业绝大部分产品门类具有寡头结构的特征,只有轻型客车和轻型载货车是比较典型的竞争性结构。

[1][2] [下一页]

作者笔名 简短内容 发表时间
: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   我要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专家问答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

-
汽车搜索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