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补偿难以推广
汽车行业降价补偿的始作俑者是长安福特嘉年华。长安福特嘉年华从8月1日起开始降价,对降价之前已经购买嘉年华的所有老买主增加4次不限时的免费保养。这是国内汽车厂家首次对老买主实施的补偿。虽然一次更换机油机虑的保养价值不过几百元,4次价值也不超过2000元,对于爱车一下子就“贬值”上万元的老客户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厂家有这个补偿老客户的意识,还是让不少消费者对长安福特此举给与了颇高评价。不过,不少人认为此种方式不值得推广,因为汽车降价本身存在诸多变数,导致给予补偿的时间、金额等界定很困难。比如像嘉年华、菱帅这样刚上市不久的车型,做降价补偿对象可以囊括所有已购车用户,但对于捷达、桑塔纳等车型,降价补偿就很难操作。已经售出了上百万辆车,需要给多少客户补偿?如果界定一个补偿的期限,如降价前1年内购车的用户,那么对购车1年零1个月的用户是否也需要有一个说法?另外,一款车往往有多个价位车型,那么补贴费用也需要划分出层次来才合理。但同样是降价的“受害者”,如果要区别对待,又会导致消费者对此不满。
因此,对于降价补偿,业内专家的普遍意见是只能作为个别企业的个别经营策略,具体情况需要厂家本身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补偿不如合理定价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降价补偿这个做法可行,但效果十分有限。汽车厂家预期降价后动脑筋去补偿消费者,不如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价格稳住。对于汽车品牌来说,制定价格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战略,厂家需要格外慎重,频繁降价往往是因为贪图利润而定价过高所致。能够把自己的产品价格稳住,才能保护消费者利益,才不会因为降价造成新的观望进而影响新车销售。
从现在车市来看,并非所有的汽车都在降价,也有的车型价格策略很好,比如捷达,通过不断增加新配置来稳定价格,使得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含金量在同等车型中保持最高。
贾新光认为,现在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家都希望能够把价格稳定下来,但这是不可能的。国产汽车价格与国外尚未接轨,不合理的利润空间需要一点点挤压出去。在几年之内,降价依然不可避免。这就要求厂家在定价之初不能盲目追求高利润,然后又被迫降价损失品牌信誉度;对消费者来说,对于降价,也需要有平常心。(京华时报)
察看评论详细内容 我要发表评论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