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任务:消除“水土不服”
通常,一款车的设计、调教、零配件制造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围绕其主导市场地理、油品、气候条件展开的,因而很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当它来到那些地理、气候等因素与“出生地”大相径庭的地方后,水土不服隐患随之产生。
因此,本土化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消除引进车型可能产生的水土不服隐患。在此,姑且称为“硬本土化”。硬本土化的对象主要是发动机、零部件。它通过“耐久性测试”、“极地测试”等方法,彻底考验整车、发动机及其零配件对中国油品、路况、气候条件的适应情况,并据此进行必要调整。
以上海通用汽车为例,这是一家公认的对所有引进车型都进行严格本土化的企业,别克君威、赛欧、GL8的“本土化”改进,已被市场认为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水准,销量即是最好的证明。其中,新上市的别克凯越也进行了严格的本土化改进,其耐久性测试在海南、定远两个专业的国家级试车场展开。它严格采用中国油品,在两地共进行了近10万公里的本土化适应性耐久测试。在每天15小时不间断的严酷试验下,包括底盘、动力总成系统、轮胎、前后保险杠、隔栅、引擎盖等与路况相关的重要配件,都经历了严格考验。
而“极地测试”则是把整车置于最严酷的气候条件下,对发动机、变速箱作重新标定匹配。凯越先后到地表气温70度以上的新疆吐鲁番作抗热爆震试验,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德庆作抗高原动力性试验,以及零下30多度的黑龙江黑河作抗寒冷启动试验。在这种恶劣路况、极端高温的状态下,工程技术人员采得实地测试的一手数据,对发动机进行了重新标定。
察看评论详细内容 我要发表评论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