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评论 / 媒体聚焦
[国际评论] 克莱斯勒能否在市场中重夺失地?

出处:新华网汽车频道
责任编辑:keen

[03-6-17 10:24] 作者:补石


  当然要推广这种生产方式也有不少问题。汽车生产涉及上万个部件以及精密的组装,如果完全由外面制造,管理上相当复杂,牵扯到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交流,以及跨国文化沟通。同时,工会也会千万百计阻挠公司这样做。克莱斯勒还要确保它的知名品牌不因为加入太多杂牌而影响品质。

  在克莱斯勒的这场革命中,善使外交手段的蔡策与强硬的伯昂哈德,分别扮演着红脸与白脸的角色。他们联手斩除多余的机构,精心控制着资本。在德国人接管之前,克莱斯勒准备在2001—2005年间投资420亿美元,为工厂升级。蔡伯二人到任后,立即砍了30%的预算。根据新计划,克莱斯勒在2002-2006年仍将增加7个轿车和卡车新品种,但投资额降为302亿美元。

  削减成本并不是克莱斯勒反败为胜的全部,克莱斯勒必须要做的,还包括大大提高汽车质量和生产效率。在这两个关键领域,克莱斯勒远远落后于美国其他两大公司,遑论以精细见长的日本竞争对手。2002年,克莱斯勒把生产每辆车的平均小时数压缩到41小时,减少了5%。但即使这样,它与日产公司的29小时仍相差太远。蔡策为克莱斯勒订的奋斗目标是到2006年追上日产。

  克莱斯勒擅长以新颖的设计取胜,蔡策把欲抢夺的市场,对准了Y世代。根据市场专家的定义,Y世代又叫“新千年一代”,他们现在6至25岁,在全球有7800万人,比X世代多一倍。蔡策相信,克莱斯勒可以通过生产既酷且便宜的车,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他说:“如果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核心品牌,即吉普和道奇,与新一代密切联系起来,那么我们不但可以把车卖给他们,而且可以藉此影响他们的长辈。”

  克莱斯勒的各款新车能带来多少利润,取决于公司的全价销售能坚持多久。蔡策必须把克莱斯勒拉出价格战的恶性循环。现在,克莱斯勒能否咸鱼翻身还很难说,但公司目前的进展,让人多少看到了隧道尽头的亮光。

[上一页] [1][2]

发给好友 专家问答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汽车市场销售疲软 克莱斯勒出现大幅亏损
·两车铁格栅相似 捍马被怀疑抄袭吉普?
·市场价格大战 克莱斯勒第二季度大幅亏损
·美三大汽车巨头面临在2010年前倒闭的危险?
·市场疲软 戴姆勒克莱斯勒放弃在加拿大建新厂
·赢得轿车市场 通用与克莱斯勒涉足警车市场!
·美国四月汽车销量约为1300万至1320万辆
·名车中国造!戴姆勒-克莱斯勒将在中国设厂
·车市低迷 三大汽车巨头4月份销量下降
·宝马上月落地中国 奔驰也密谋“中国制造”!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