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采取的是“柔性化生产”,即一条生产流水线可以生产不同平台多个型号的产品。如它可以在同一条生产流水线上同时生产别克标准型、较大的别克商务旅行型和较小的赛欧。这种生产方式对供应商的要求极高,即供应商必须时常处于“时刻供货”的状态,这样就会给供应商带来很高的存货成本。而供应商一般不愿意独自承担这些成本,就会把部分成本打在给通用供货的价格中。如此一来,最多也就是把这部分成本赶到了上游供应商那里,并没有真正地降低整条供应链的成本。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上海通用与供应商时刻保持着信息沟通。“我们有一年的生产预测,也有半年的生产预测,我们的生产计划是滚动式的,基本上每个星期都有一次滚动,在滚动生产方式的前提下我们的产量在做不断的调整,这个运行机制的核心要让供应商也要看到我们的计划,让其能根据通用的生产计划安排自己的存货和生产计划,减少对存货资金的占用。如果供应商在原材料、零部件方面有种种原因造成问题,他也要给我们提供预警,这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万一某个零件预测出现了问题,在什么时候跟不上需求了,我们就会利用上海通用的资源,甚至全球的资源来做出响应。”
徐秋华认为,新产品的推出涉及到整个供应链,需要国内所涉及到的零部件供应商能同时提供新的零部件,而不仅仅是整车厂家推出一个产品这么简单。“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作为整车生产的龙头企业,我们建立了供应商联合发展中心,在物流方面也制作了很多规范、标准的流程,来使供应商随着我们产量的调整而调整他们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变化很大,某一产品现在很热销,但几个月后就可能需求量不大了,上海通用敏捷化的要求就是在柔性化共线生产前提下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什么产品销路好了,这个产品的量就上去了,什么产品销路不好了,我们要及时调整一下。”但这种调整不是整车厂自己调整,而是让零部件供应商一起来做调整。
“如果没有很好的供应链,我们也不会有很好的生产。这就要求大家共担风险,共同享利,共同发展。”因为市场千变万化,供应链也是千变万化的。对突发事件的应变也是如此。比如去年美国“9·11”事件以后,当时上海通用在北美的进口零部件就出现了问题,“我们就启动了‘应急计划’,一段时间内我们不用海运,而是改用空运的方式。”再比如像伊拉克战争,通用看到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并意识到了对其供应链可能产生的影响,所以这段时间通用就尽可能的增加零部件的库存,而且也预警所有的供应商,让他们对有可能受影响的原材料进行库存。“目前的SARS,我们也在做应急措施。我们也不能够确保一切,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确保客户的利益。当然我们也要同时保护供应商的利益,不能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他们身上。供应链归根结底就是要贯彻一个双赢的概念。”
[上一页]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