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对此的解释是由于一次性计提坏帐准备归入了管理费用。有专业会计人士表示:“管理费用是财务招表中最难看明白的,要从这个数字上看出夏利亏损的问题不大可能。”另有分析人士认为,营业性支出的爆增和一次性计担发生在一汽入主夏利之后,并且是在同一财年,令人深思——是甩包袱还是套利呢?而这1.42亿的准备金是受了其原来母公司天汽下属的销售公司的欠款拖累。
连坐之痛
由于管理上的问题,夏利的赊销现象一直是令天汽比较头疼的问题。根据有关部门审计,天汽销售公司一直存在大笔资金的潜亏。
在一汽重组天汽之前,天津夏利的销售长期由天汽工业销售公司包销,在全国的32个地方销售公司的实际管理权握在天汽集团手里。32家销售公司到2002年前一直沿袭着联营经销的模式,联营经销由多方控股,通过控股方与地方建立专卖店或者寻找二级代理的方式销售夏利品牌的轿车。
早在夏利热销之时,有实力的经销商普遍希望厂家尽快全面实行品牌代理制,清理、规范经销商队伍,让有实力的经销商直接与厂家合作,以减少中间环节。但是,夏利股份自己做不了主,天汽高层也一直不愿意放权。直到2002年年初,证监会明令要求,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人事权、财务权和产供销”实行三分开后,天汽集团才和夏利股份以30%和70%的股比成立了夏利销售公司。
天有不测风云,夏利销售公司成立不到半年,一汽合并天汽,销售公司随即被撤消,所有二级经销商被清理。夏利长期被天汽工业销售公司包销,为大面积欠帐以及每年不同程度的计提坏帐埋下了祸根。截至2002年3月31日,天津汽车销售公司一家就拖欠货款34.19亿元。
1999年,湖南某公司以每台7万元的价格向天汽购买了400辆夏利开出租车公司,欠下3000多万车款一直未付。为了还债,该公司事后把400辆出租车的应运证以每张4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天汽湖南销售公司,天汽湖南销售公司成立了一个出租车公司。类似的赊销欠款的现象不止湖南一例。
到2002年底,一汽夏利共清收各种应收货款74000万元,期末余额仍然高达296000万元。
天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坐拥国有全资子公司19家,集体企业9家,中外合资、合作公司23家,股份公司1家。夏利股份公司是天汽下属控股轿车企业,也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一直以来,夏利股份扮演着为整个集团造血的角色。例如,天汽一直实行的是自主配套,出于对零配件企业的保护,夏利在向零配件采购时并没有得到价格方面的优惠。相反一些配套厂却向其他厂家提供低价配件。在天汽上下一盘棋的管理思路下,夏利的发展自然不能脱离天汽的整体利益不考虑。
但是,夏利此时面对的市场环境是,随着微型车行业垄断利润时代的一去不返,整车利润越来越薄,只有不断实现产品多元化,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市场份额,才能增强盈利水平。依靠夏利,已经拖不动一个庞大的天汽了。
2002年6月,天汽集团向一汽集团协议转让所持有的公司81322.44万股国有法人股,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一汽集团持有公司81322.44万股国家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98%。这次资产转让的结果是,一汽控制了“夏利股份”84.97%股权中的60%,直接导致夏利股份从天汽剥离出来。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