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理性
李书福已经很久没有豪言壮语了,他甚至告诉记者不要总是提他过去讲过的一些话,因为在初创期,企业领袖自然要多做吸引眼球的事情。李书福言语上的沉寂表明他认为吉利已经进入发展阶段。为了不被自己的激情所感染,李书福把更多接受采访的任务转给了言语谨慎的徐刚,这位中国最年轻的税务局长在发表见解上也非常经济。
至此,吉利仍缺一位车业的资深人士,足以与李书福和徐刚共同构成吉利集团的领导三角,南阳的到来使一切看起来非常完美。此前的一年,吉利在大学、足球和房地产等副业上耗费了过多的精力,而2002年以来,这个依靠敏锐和激情发展起来的企业集团正努力向汽车主业靠拢,李书福的激情在与徐刚的稳重勾兑后,又融入了南阳,一种因理性而产生的自信。
去年底,吉利与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签订了委托设计汽车的协议。春节后,外方拿出了三套方案,希望吉利方面在时尚、前卫和奢华之间确定未来产品的风格。如果仅仅是李书福,他一定会选择奢华,因为造出奔驰、宝马那样的豪华车是他一直的梦想。但最终决策更多地采纳了徐刚和南阳的意见,方案确定为时尚的一款。
有了徐刚和南阳在运营和业务上的专业操作,李书福的激情与敏锐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加以施展。在本次政协会议上,他毫不犹豫地将“建立一个由国务院直管的国家知识产权机构”写进了自己的提案。
位于北京的吉利大学去年招生8000人,经营状况不错,李书福手一挥,今年招生人数就向目前规模的两倍挺进。这只是体现李书福激情的一个细节,2003年吉利汽车产销目标定在10万辆,这也是2002年基础上的翻番增长,但这决不是李书福拍脑袋的决定,李、徐、南三人均表示,未来两年对于吉利来说,挑战将更为严峻,不达到10万辆,吉利此前的努力很有可能前功尽弃。
[上一页]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