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合资公司为实现本地化生产所做的努力,也大大提升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水平。
此外,国内汽车企业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而要拥有话语权,没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因此,长期制约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主客观障碍正在消除,自主研发的时机已接近成熟。
谁来担当中流砥柱?
有观点认为,三大集团全面合资之后,囿于体制因素,指望这些合资企业来推动自主研发已不可能,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的突破,只可能在没有全面合资的所谓“另类”企业中实现。
实际上,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实力,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奇瑞、华晨等一批没有全面合资的新兴汽车企业,借鉴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的经验,通过聘请国外汽车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委托国外零部件公司或专业汽车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等手段,推出自主知识产权轿车的做法,在现有条件下,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从项目管理能力、技术储备、精细化管理、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看,众多合资企业更有优势。把自主研发狭隘化,排斥中国汽车工业的主流力量,显然与目标不符。近年来,上海通用不断加大产品适应性开发力度,相继完成了本田、君威和别克中级车的改型,初步具备了领先的眼光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上海通用的发展道路,同样值得国内汽车企业借鉴。
当然,在目前条件下,大张旗鼓地进行自主研发,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实力和条件。但是,既然是绕不过去的坎,谁走在前头,而且因地制宜、推动得法,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期待着奇瑞们能一路走好,更期待着整个汽车行业都来重视、研究、推动、实践自主研发的探索。
注:请作者与我们联系PCauto@PCauto.com.cn
[上一页]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