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过分夸大自主研发的难度,导致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迫切性被逐渐淡化。能拿来新车型,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解决了就业、增加了税收,企业也能与跨国公司共同发展,谁还会去做自主研发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是中国汽车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让自主研发再度升温。随着奇瑞、吉利等“另类”汽车企业在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丰富产品系列、尽快推出新产品,成为他们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没有合资伙伴庞大的产品库,自主研发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经过第一代产品的开发,奇瑞们不仅积累了经验,坚定了信心,而且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道路,打破了跨国公司的研发神话。
主客观障碍正在消除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随着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制约自主研发的客观障碍也正在逐步消除。首先,去年以来汽车市场的爆发性增长,标志着中国这个潜在的最大汽车市场正式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进一步坚定了人们的信心。根据预测,在未来15到20年里,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支撑自主研发的市场容量。
其次,从资金角度看,我国居民储蓄已接近10万亿元,企业融资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好项目融资难渐成历史。较高的利润积累,也让汽车企业家底渐渐殷实,资金问题已不再是制约自主开发的瓶颈。
第三,自主研发的技术环境有了改善。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在目前的汽车工业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整车制造公司大都将零部件公司从母体中分离,加上众多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专业化技术公司,为国内企业寻求“外脑”提供了条件。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