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对进口汽车的政策力度,也大幅降低了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性,这是不合理高车价赖以生存的温床。如果站在更高更宽阔的角度来检视汽车消费的意义,而不只是简单孤立地盯着高额的车税费不放,也许就可以有很多利好政策能适时出台。
车商还没有足够的竞争压力:先算一笔简单的帐。假设一辆车降价1万元,1万辆车就是1个亿。请注意,这意味着,车商在这1万辆车的投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减少了1个亿!再回到“加价抢购”的例子,假若平均每辆车的加价是媒体所披露的4万元,那么每抢购1万辆车,消费者就要多付出4个亿。这4个亿,可以折合为大约3万个人1年的就业机会。谁说咱消费者没有钱呢。由此可见,汽车降价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决策,因此,没有足够的压力,谁也不会轻言降价,更不会主动降价。
那么,目前的车市,竞争力度究竟如何呢?实在是很小的。套用时尚的术语,可以概括成:内无“长虹”外无狼,无论日系韩系,美系德系,意系法系,大家彼此彼此,都是羊面狼身,可以把“半年挤一次牙膏”的游戏进行到2005,到时候再说。
在市场竞争中,汽车的调价,与其它商品的正常调价一样,本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过到了国内就变得很复杂,可谓“谈价色变”,几乎所有的汽车调价都变得遮遮掩掩羞答答,或换型号,或换名字,有的甚至宁愿换生产线,堪称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奇观。
说到底,汽车价格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早接轨者早受益。这一点,广本新雅阁已经棋高一着,异军突起,稳占了20~30万元价位先机,并有FIT护腰,用自上而下的路数,摆出了“鲤鱼跳龙门”的姿势。大众则异曲同工,先用GOL占据10万以下盘子,又以三箱POLO制造中路悬念,兼之有奥迪、帕萨特、宝来等逐级护顶,再加上捷达和桑塔纳两员老将左右守卫,看上去简直固若金汤。下一步,估计“挤牙膏”的小亮点会出现在10~20万元区段,目前好像西耶那和菱帅已放风声。
局面究竟会如何变化,大家不妨拭目以待吧!
PCauto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页]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