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破碎“宇宙”——“大宇毁于汽车”
然而在金宇中为公司取名大宇时,他一定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的“宇宙”会破碎、虚空。就在大宇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时,亚洲的金融风暴来临了。这时大宇已经借贷200亿美元用于他的全球扩张。
为了每年推出三种新车型,金宇中收购了英国的一个汽车发动机公司,在德国建立了一个发动机设计公司。他还介入汽车商贷行业,在欧洲建立起“大宇”品牌的汽车分销网络。但今天他说:“那是我的一个大错误,错误在于我们所进入的一些地方还没有汽车消费市场,而我们必须找到渠道把车卖出去。这样我们才能维持运转。”此外,他还需要资金维持其他“大宇”旗下公司的表面繁荣。而实际情况是即便是在最好的年景,大宇的利润也十分有限。1998年它旗下的12个核心企业在总收入510亿美元的基础上,亏损仍有约5亿美元。就在同年,沙特一个王子收购了大宇贸易公司价值1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而金宇中把其中一半的钱投入了中亚国家的合资汽车厂。“大宇毁于汽车,”金宇中这样说。
对于资金压力,当时的金宇中还不是特别担心,因为他认为手中还有秘密武器。其一是他可以以70亿到100亿美元把公司一半的股份卖给通用,“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两家公司曾在1992年前在韩国成立合资公司,但后来大宇退出,不过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几个月,两家又开始商谈“复婚”事宜。后来韩国一名政府高官说,金宇中本来希望合作很快完成,但在价格上两家始终谈不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宇账本上隐藏的巨大亏损”。
当然,金宇中最大的靠山是政府,他总是把公司的行为形容为国家利益。在那些与韩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大宇是非官方的大使。像其他韩国大集团一样,金宇中是政治家们的密友。当年,前总统卢泰愚就得到过大宇3000万美元的“政治献礼”。支持金大中竞选,他出手不凡。从此成为总统的私人密友。金宇中把这些钱称为“政府对企业非官方的收税,而不是贿赂”。在1996年卢泰愚政治捐款丑闻披露后,汉城的一家上诉法庭的判决是:企业家不应该为作出有利于自己企业的行为受到谴责。
但是在金融危机突然到来的时候,韩国遇到了大麻烦,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600亿美元贷款,韩国必须对大企业集团进行改革。这意味着国家和国家控制的银行不再支持像大宇这样的宠儿了。大宇窒息了,金宇中甚至在和政府官员的会晤上叫喊起来。他今天回忆说:“我比任何人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些人指责企业借贷太多,但这是一场金融危机,不是一场工业危机,我们需要得到政府的短期援助。”根据后来的当事人回忆,当总统的经济顾问最后对金宇中说政府无能为力后,金宇中大叫:“那你来这里干吗,你在推卸责任,要知道政府批准了我们所有的投资计划。”
危机时刻,金宇中开始采取紧急措施,希望出售资产、缩小战线,度过难关,但他发现这已经不可能了。“我们有很多与国外政府的合作项目,谈判将旷日持久。我们的负债在自动上升。”这时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不再借款给大宇。而由于韩币的贬值,大宇外国银行的美元借贷还款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所有的国际机构都向我们要钱,但我们没有办法。”
今天对于政府的变化,金宇中的解释是,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政府希望他们控制的银行能够接管企业,这样国家经济就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那时他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我让下属根据《破产法》寻求法庭判决,希望这样我们能生存下去。”金宇中说他在当时抵押了几乎个人的全部10亿美元财产,银行同意他保留在汉城的家,但公司的危难并没有就此解决。在一系列的幕后交涉后,金宇中选择了退出。他对几个助手说:“如果我消失了,大宇会没事的。”到1999年10月,金宇中决定彻底隐退。“我想保留我的名声,而且政府许诺将继续经营大宇,维护这个名牌,总统打电话对我说,韩国的历史上将有两个人的名字被人记住,一个是前总统朴正熙,一个就是你。我从来没有获得这样的荣誉。”
一切都改变了,包括金宇中的梦想。这个老人回忆当年时说:“是政府改变了所有的规则。”事实上,不仅是规则,整个游戏都改变了,支持大宇超速发展,用贷款和账面手脚掩盖不良业绩的整个体系都崩溃了。机智敏捷、关系广泛的金宇中成了落难之人。在留下一个“公司的麻烦让我全身疼痛”的口信后,金宇中便在人间蒸发了。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