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因配额“价格”过高进不来,合资企业因生产成本过高难以组织生产,日益扩大的微型轿车市场只有夏利、吉利、奥拓、云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老面孔在游荡,于是有人说微型轿车市场机会来了。
作为中国轿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汽车市场的跌宕起伏后,微型轿车的行业竞争格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多少让人们感到有些出乎意料。最近,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微型轿车市场没有强手,机会最多。
微轿市场是“弱者的联盟”
在探讨微轿产业存在的市场机会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微型轿车的现状。
随便找一份2002年国内轿车生产企业产销量统计资料,不难发现,从产销量来看,微型轿车在我国轿车产品中占有两成多的比重,也就是说在2002年我国100多万辆的轿车市场份额中,微轿占了20多万辆,并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增长势头。
天汽、长安、吉利、昌河、秦川、哈飞这六家企业是我国微型轿车生产的主力兵团,2002年其产量都超过1万辆,产量最高的天汽和长安的微轿产量分别达到8万多辆和6万多辆,这六家企业微轿产品的行业集中度超过95%。除了这六家企业之外,贵航云雀、江南奥拓、江北奥拓在微轿市场也享有一些知名度,但产量都比较低,三家合在一起2002年的产量大概也就在2000辆左右。
说微轿市场没有强手一点都不过份,有人甚至坦言微轿市场目前就是“弱者的联盟”,在中国汽车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微轿市场的几个厂家实力都偏弱,产品竞争力也不强,市场空档已经形成。熟悉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占有国内微轿市场半壁江山的天汽夏利、长安奥拓都是市场上存在了10年以上的老面孔,这么多年以来其产品的更新换代一直比较缓慢,同时由于微轿利润空间一再受到挤压,厂家这些年来也没有积累起足够的资本实力,以至于进入无力引进新产品的尴尬生存状态。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也就是目前还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微轿产品出现,否则的话,不靠吃十几年来的老本,这些厂家的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
[1][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