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汽车动态 / 国内
众厂家纷以快打慢夺市 福美来新车竟低调出台?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keen

[03-8-18 10:20] 作者:武卫强


  三角关系

  早在1988年就成立的海南汽车制造厂,前身是海南汽车冲压厂,以购进美国FORD公司菲律宾冲压厂和装配厂的全套设备为基础组建。到1990年,海汽完成了冲压车间四条线的设备安装调试以及焊装、油漆和总装设备的安装调试,次年开始小批量生产HMC6470旅行车。1991年8月,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草签合同,合资成立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并于第二年正式挂牌。

  在海马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产品没有户口(也就是没有产品目录)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海南省也做了很多工作,但一直不能解决问题。1997年11月,一汽集团和海南省政府经过协商签订了《关于兼并海南汽车制造厂组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的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一汽海南马自达有限公司,其中一汽国有资本占51%,海南汽车国有资本占49%,新公司由一汽控股,作为一汽在华南的重要生产基地。

  因为进入一汽体系从而拥有了“准生证”,1999年3月,海马HMC6470旅行车取得国家目录,5月开始批量投产。2001年5月,多功能车普利马量产下线;2002年7月,轿车福美来正式投放市场。

  与安徽奇瑞与上汽合作相似,海马与一汽合作目的只是为了给产品上“户口”。但是这种带有政府色彩的合作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弊病逐渐显现出来,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的各种不和谐音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大致有三种说法:第一个说法是,一汽兼并海马后,未能将海马的生产、管理、销售系统理顺,为以后双方的合作设立了障碍;第二个说法是,海马划归一汽后,一汽承诺的资金、技术支持并没有兑现,合作的内容没有完全履行,也就谈不上权利和义务;第三个说法是,海马成立了股份制销售公司后,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持有了销售公司绝大部分股份,买断了海南汽车产品的销售权,使利润无法正常流到一汽,让一汽非常恼火。

  2003年马自达M6在长春一汽生产,而没有顺理成章在海南生产,一时外界对一汽海马关系出现诸多疑问.一汽撤资的传言也频频见诸报端,但随后,一汽和海马都否认了这种说法,事态归于平静。

  独立大于整合

  在福美来1.6MT新锐级上市和周年庆典活动现场,海马厂家出席的最高管理人员是驻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朱传焰。而据介绍,北京的办事处只负责政府公关,更要求其管辖下的经销商未经海马总部同意不得接受媒体的采访。海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对记者说,海马的低调是不想引起一汽的注意。

  记者注意到,即便是在经销商举办的推广活动中,海马在做产品比较时也总是极力避开宝来。而随着一汽大众价格体系的调整和海马产销量的扩大,这种竞争关系已不容回避。按预计,今年海马的销量是5万辆,比去年的两万辆增长了一倍半,与此同时渠道也在扩张,据悉今年海马4S店和2S店的总数是130家。此外,海马投资12个亿的扩建工程正在运行,建成后海马的产能将达到15万辆。

  随着海马效益的提升,与一汽的制衡无非就是两个,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兼并重组,类似于风神汽车,成为一汽在华南的生产基地,另一个便是独立。

  对于今天的海马来说,独立的可能性要大于重组。首先,当年合作的关键——“户口”在今天汽车产业逐渐开放的外围环境下,已经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海汽发展汽车已经15年了,其市场地位和回报是海南省以及现在的管理层难以割舍的;其三,对于日本马自达公司来说,如果仅仅选择一汽未必能得到足够的发展,一汽已经有了大众和丰田,分给马自达的能有多少?所以最大的可能是马自达“一手托两家”,而这对于海汽的独立也是有利因素。

  已经有消息说,一汽成立50周年之际,马自达常务董事松原恒夫就进一步合作向一汽进行交涉,虽然到目前还不知道交流的内容是什么,但海马与一汽的合作变数趋于显化已经不是秘密。(中国青年报)

[上一页] [1][2]

发给好友 专家问答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汽车搜索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