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好的解决方案,这将成为跨国企业整合国际业务的经典案例。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日产、东风重组项目在春节后就拿到了国家批复,现在正在进行挂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2月18日,在日产第一辆中国SUV PALADIN 下线仪式上,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中国事业部部长兼日产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萱岛幸久向记者透露了日产、东风项目的进展情况。他说:“我知道,中国最近总有人在说,新东风项目原定是在2003年
1月1日挂牌,但这是传言,实际上我们是定在2003年第一季度挂牌。由于日产、东风的合作范围很大,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就非常复杂,也要深入。”
幕后条件:郑州日产要进新东风
很多人都知道,在2002年9月19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与日本日产公司总裁卡洛斯.戈恩签署了一个协议。该协议明确写道:双方将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在武汉市。在新公司中双方各持50%股份。东风50%投资,全部为现有资产。日产将直接投资人民币85.5亿元。
东风与日产的命运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该协议,双方确立了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东风和日产将协力打造这个国内首家拥有全系列的卡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产品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由于这项协议是在双方经历4个月的艰苦谈判,而且比预料的签署时间要早、涉及资金近90亿人民币,所以该协议的签署,被称为2002年中国最大的汽车新闻,2002年也由此被业界人士喻为中国汽车合资重组兼并年。于是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也就成了2003年车界最关注的焦点。
由于当时协议规定新公司名称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没有“日产”两字,很多日产方人士都认为“这是个不平等条约”,而实际并不然。据了解,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手里还有重棋未置。这个用“日产重建计划(NRP计划)”创造了日产扭亏为盈、并用“180”计划(即在未来3年内,全球销量比2001年增加轿车100万辆,营业利润率要达到8%,汽车事业净债务为0),让日产跻身世界汽车强者行列的“神话人物”,要准备在中国重新疏理“日产”网络,并制定了一个“联合销售网络计划”,主要内容是将所有NISSAN品牌的产品、销售网络都归并新东风旗下。其中2001年7月,日产方从缩减成本的角度与东风谈到过“将郑州日产纳入新东风体系”,当时郑州日产的另外两个股东(中信投资、郑州政府)都表示同意,但东风方并未“表态”。时至今日,听说,大家都谈“累了”。
[1][2][3][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