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人民日报》报道:东风、日产五十年合作协议的签署,为中国最大一宗汽车合资案画上句号,这意味着三大汽车集团重组基本结束--东风日产合资带来什么?
合资实现多项创新
2002年9月19日,东风、日产50年长期合作协议签署。经国务院批准,东风以存量资产出资,日产以现金出资,股比50对50。此举打破了过去汽车企业合资的形式大都是双方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平地起家的惯例。双方建设初期注册资本金171亿元,也打破了我国汽车合资企业投资的最高纪录。
双方在技术中心、生产体系、销售体系等方面,也没有像其他合资企业一样另起炉灶,而是尽可能整合现有资源。其中,在研发中心上,商用车将依托东风现有的研发中心;新建乘用车研发中心。在生产体系上,乘用车除去目前风神在广东的基地外,还将整合襄樊目前的资源建立经济型轿车基地;商用车生产基地将在十堰载重车公司基础上,吸纳轻型车等资源。
全面重组,势必要对富余人员进行安置。东风集团目前共有人员12万人,进入合资公司的汽车核心业务,包括以东风载重车为主的商用车部分、以风神为主的乘用车部分的人员7.9万人。还有大量不进合资公司的人员分在三部分,一是已经与其他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神龙公司和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二是辅助部分,包括水厂、电厂、电信处等生产辅助部门,消防、保卫、学校等承担社会职能的部门,将实施主辅分离;三是汽车非核心相关业务。此次合资在重组方式上也实现了突破,主要不采取下岗、买断等形式,而是以开发性安置为主,帮助分离后的非核心业务建立竞争力,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了重组带来的震动。
合资是双赢的选择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应对加入WTO后日趋国际化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中国汽车企业,除去合资,已没有其他选择。目前,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中,上汽牵手大众、通用,一汽联姻大众、丰田,都是“两驾马车”拉动。东风集团在1998年亏损的基础上,通过锐意改革、加强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竞争力有了大幅度提高,2001年赢利25亿元,今年前8个月更是赢利33亿元。但是,为长远发展,东风在轿车特别是商用车领域急需推陈出新,选择合作伙伴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