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中国今年已经成为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市场,40%以上的增长率超过所有人的预料。作为内地惟一在香港上市的汽车股,华晨一举一动深受花旗关注。花旗参股华晨,双方是各取所需。
就在选择花旗做承销商的同时,华晨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股票转让。10月2日,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停牌公告。当天下午,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与华晨中国签订了一份有条件配售协议。根据协议,花旗环球以每股2.65港元的价格,购买吴小安、洪星、苏强、何涛、杨茂曾等五位董事总数113,640,000股个人股。约占华晨已发行股本的3.10%。
每股价格按10月2日即华晨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暂停买卖前的最后一个营业日每股最近成交价2.7港元折让约1.89%计算,此次交易涉及总金额约3.1亿港元。入股华晨后,花旗成为第一个入股内地汽车企业的跨国投行。
MBO落地
就在选择花旗作为华晨承销商之后,华晨的MBO计划同步开始。10月2日,顺利套现3.1亿港元后,吴小安、洪星、苏强、何涛、杨茂曾五人随即以每股0.98港元的价格,收购了辽宁省政府9%的股份,顺利实现管理层增持。此前,辽宁省政府拥有华晨39%的股份,此次出让后,股比降为30%。10月6日上午9点30分,华晨汽车恢复买卖。
对于吴小安、苏强等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礼物。早在2002年12月23日,吴小安、苏强、洪星、何涛四个人就进行了股票期权认购。其中吴小安分别以每股0.95港元和1.896港元认购了9500多万股,其余3人均为每人8600多万股。根据协议,每份认购期权可全部或部分在2003年2月6日起三年内任何时间行使。
2002年12月28日,辽宁省国有独资的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达成协议,前者以每股0.1港币的价格收购后者持有香港上市公司CBA(华晨中国汽车)39.45%的股权。按照香港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收购上市公司股权超过30%,必须向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由于考虑到每股0.1港币价格不能反映华晨汽车在证券市场上的真实价格,华晨汽车特别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要按照市场价格买卖CBA的股权。直到2月6日,收购正式完成,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取代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成为华晨汽车的大股东。
但是,随着大股东易主,华晨的购股权计划却节外生枝。1999年9月18日华晨在仰融的主持下通过了购股权计划,根据当时的规定,华晨在2001年6月2日分别授予董事的雇员购股权,每份购股权可以每股1.896港元的认购价,从2001年6月2日起十年内行使。
辽宁省政府接手华晨,直接导致仰融出局。仰融在香港的公司向华晨注册地百慕大高等法院提供了书面陈述和其代理律师的意见和承诺,要求禁止华晨进行股票交易。今年1月22日,百慕大高等法院下达禁止令,禁止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出售或转让其股份或转让的股份进行登记注册,禁止新华晨集团向吴小安、苏强、洪星、何涛等四名董事出售股份或对已经出售的股份进行登记。百慕大高等法院计划在2月11日对华晨中国出售或转让其股份或转让的股份进行登记判决,以确定这4位高层是否能得到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
今年8月,美国一家法院受理了仰融“起诉辽宁省政府”一案,仰融的律师向中国司法部提出了司法文书送达请求。10月23日,中新社报道称,司法部已拒绝了仰融的律师提出的司法文书送达的请求。纠纷暂时平息,华晨的MBO得以落实。
花旗入股,MBO落地,一地鸡毛的华晨,是否能就此过上正常的生活?(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页]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