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购车指南 / 车市行情
   
日本汽车抢食欧美车市

出处:pcauto
责任编辑:robert

[02-11-20 14:39] 作者:张耀东/北京青年报


  ■欧洲:日本车的新增长点

  欧洲曾是日本车的“禁地”,丰田等日本企业虽在欧洲经营已久,但始终没有大的起色。这种情况在今年有了较大突破。

  在一系列成功款型,包括专为欧洲地区设计的超小型新车的帮助下,丰田今年在欧洲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劲升17%,而此时欧洲市场的汽车总体销量却由于经济疲软下滑了4.6%。咸鱼翻身的丰田汽车宣布:30年来丰田在欧洲市场上首次实现盈利、并且雄心勃勃地预测,2004年丰田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量将达到80万辆,在欧洲市场份额从目前的4.4%增加到5%。

  而在这之前,日产就已凭借与雷诺合并的优势,率先宣布在欧洲已经盈利。

  据悉,今年9月份,丰田、马自达、本田三家日本公司在西欧的市场份额由11.9%上涨到13.3%。这说明日本人在欧洲也逐渐逼近美国车。因为,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如果不包括捷豹、富豪陆虎等豪华车型,福特汽车在欧洲的销售量今年前九个月里下跌了3.8%,通用的德国业务直线下降了14%。

  日本车在欧洲快速发展的秘诀,一方面是因为欧洲早已取消了针对日本汽车的进口配额,另一方面,是日本车商有针对性开发适合欧洲的新车型,并获得成功。

  ■日本车的秘诀

  日本车能在美国大放异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车辆经济、实用,据美国环境保护局(EPA)10月29日发表的2003年燃料费调查,日本车包揽了前五名,其中,本田的Insight(手动挡车)连续4年居首位,每1升燃料可行驶26公里。同时,日本人还在美国加快了新车的推出速度,完善销售渠道。而日产还改变了销售店的形象。

  其次,日本企业的生产效率极高,这点令美、欧等汽车厂商不能不佩服。据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发表的在美国的汽车工厂生产效率报告显示:在综合生产效率方面,日产连续8年高居榜首。在组装生产率方面,本田位列第二,在发动机的生产率方面则排名第一。丰田的发动机生产率为第二,冲压成型生产率为第一。这种生产率方面的差异意味着日本车可以把成本降得更低,市场价格更有竞争力。

  其实,日本车在美国的咄咄逼人,也有很大原因是由于美国车自己不争气。最近1年来,传统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账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亏损。通用汽车10月份的轿车及卡车总体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2.1%;福特汽车销量下降31.1%;戴姆勒克莱斯勒旗下的克莱斯勒集团也称其在美国市场的10月份汽车销量下降31%,从上年同期的209478辆下降至150254辆。

  在美国三大公司中,通用的业绩相对较好,近年来,通用一方面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向亚洲和欧洲扩张,大宇菲亚特等相继进入了它的收购视线。这些举措虽然捍卫了通用车坛“老大”的地位,但也令其支出了大量资金。福特是下滑最快的汽车企业,今年第三季度亏损3.26亿美元。由于去年的轮胎召回事件和惹上了巨额赔偿的官司,使福特四面楚歌,最近又被标准普尔大幅调低了长期债务级别,仅比“垃圾等级”高两个档次。被养老金债务困扰的克莱斯勒也是步履艰难,在与戴姆勒奔驰合并之后,克莱斯勒这个廉价品牌并没能因穿上奔驰的“豪华外衣”而销量大增,反而将整个集团都拉进亏损的深潭。

  导致美国车近期疲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三大公司之间的“价格战”。为了赢得市场份额,通用、福特等相继使出了零利率贷款,优惠促销等手段。据美国有线电视网市场分析专家的统计,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在2001年的促销打折力度高达86%,平均降价3764美元。但是,一场厮杀过后,三大汽车巨头利润空间耗尽,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大幅增长,还下降了1.6%。

  美国人则更愿把日本车在美国的发展归结为日元对美元汇率变化,他们认为,“日本制造商靠日元贬值增加了利润,在研究开发方面也有能力注入大量资金”。

  其实,不管嘴上怎么说,在每个美国汽车巨头的心中都有一个对付日本车的“小九九”。况且在世界经济趋同的大背景下,这些产业巨头之间合作的利益要远远大于相互竞争。如通用就干脆与丰田在燃料电池技术、车型开发等方面达成合作,优势互补,共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上一页] [1][2]

发给好友 投稿给我们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今年深圳车市国产车销售火爆
·中国车市6大特征已经开始显现
·看好国内汽车市场成为一种共识
·明年汽车市场酝酿激烈价格战
·车市产销量下滑是价格战的先兆

汽车搜索
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