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国“F1人口”
谈到F1世锦赛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将之与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并列,并以此说明它是世界公认的三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赞誉F1世锦赛“高贵血统”时人们又将之与网球和高尔夫一同视为三大贵族运动。对于并不十分了解F1运动的中国公众,F1被神化的同时又被盲目崇拜,“烧钱、刺激、时尚、事故、造神”就是人们对它最初的认识。大批车迷从电视转播画面中看到赛场实况,几乎将频频获胜的法拉利和舒马赫推崇为F1运动的代名词。从今年开始,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将每年“以美元为单位8位数字”购得的F1世锦赛中国地区电视转播权,授权CCTV-5在赛季中每个周六、周日黄金时间现场转播,全年总播出量达到208小时,比转播全国甲级足球联赛还要多出32个小时。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与CCTV-5签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项授权将使CCTV-5有权连续播放8年F1世锦赛节目,共计1664小时。这样长期地播放必定培养出一大批中国“F1人口”。正如国际汽联主席马克思·莫斯利(MaxMosley)先生所言:“如果有中国的加入,就会有全球近一半人口关注F1运动。”
F1不是体育!
能有一大批喜爱赛车运动的车迷把观看F1比赛电视转播当做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而津津乐道的时候,恰恰说明汽车运动产业经济逐渐形成,因为车迷就是汽车运动的消费者和支持者,是汽车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中国的企业首脑和经济界的权威人士应该敏锐地关注即将到来的这一新兴经济现象。从一个汽车运动记者的角度观察,我从不认为F1仅仅是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一个具有严谨规则的经济现象和商业运作过程,一项建立在残酷商业竞争中的强势游戏,它的法则与体育理念不尽相同。众所周知,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这个口号激励人们具有一种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纵观奥运会各项运动规则,它严格规定参与者不得借助机动外力以及药物等非法手段取得成绩,奥运会所有运动项目都以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机能、技能和智能进行较量。而F1却不同,首先是对比资金投入的能力(吸引赞助商支持的能力),然后是科研开发能力(汽车厂商对发动机与车架的研发能力),再者是车队的经营能力(由赛车改装技术、经营经验、成绩所决定),最后才轮到车手能力的体现(体能、驾技、经验、心理素质和成绩表现)。在F1项目竞争当中,资金投入多少几乎成为决定胜负惟一的因素。尽管F1车手在一场比赛当中大量消耗体力,他们的体质、技能和智力也是运动员当中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仅仅承担这个项目环环“接力”的最后一棒,这也就是为什么F1世锦赛不可能以“竞技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根本原因。
回顾F1世锦赛真正具有商业价值迅速发展起来是从1982年开始的,电视媒体的出现使经营奇才、现任世界一级方程式委员会主席的伯尼·埃克里斯通(BernieEcclestone)看到了莫大的发展商机,他果断出面代表各个参赛车队与欧洲广播联盟签订了一份F1赛事电视转播合约。正是这份神秘的合约为各个参赛车队财政经营带来极大的转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电视转播驱动了F1前进的车轮。从此F1在全世界范围风靡起来,每年18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现场转播16站F1比赛节目,500多亿人次通过电视现场转播欣赏到F1世锦赛画面,200多万人次到达赛场体验F1的魅力,F1世锦赛为各国举办城市带来无限商机和滚滚财源。每年因F1世锦赛直接与间接成交的商机经营总额超过80亿美元。(北京青年报)
[上一页] [1][2]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images/b12-3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