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车族们所玩儿的汽车通常是经过仔细挑选的经典老式车。这些车的制造年代大多是20世纪的40-70年代初。攒车族们觉得只有在这个时代生产的汽车才是货真价实的“机器”;特别是那些40-50年代的美国车,可以说是百分之一百的本土产品,没掺半点儿的“水份”。20世纪的中期,是美国普通“技能工业”的鼎盛时期,后来由于日本和德国的加入,美国逐渐退出了普通“技能工业”的竞争舞台,从而转向智能工业和高技能工业(军工和航天)领域寻求发展。由于二战的结束,美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有相当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汽车制造行业竞争激烈,个个都拿出了看家的本事。所以那个时代造的汽车可以说是不惜工本,用的全是真材实料。可进入到70年代以后,日本和德国的汽车开始打入了美国的汽车市场,形势变了。美国的汽车制造厂家为了增强其竞争力,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这样一来,美国的汽车也就象它的国家一样逐渐成了“混血儿”。美国车的电器可能是德国造的,而减振器可能是日本造的。在攒车族眼里,只有地道的美国车才是他们施展技艺的对象。当然,零件比较容易“串换”也是其原因之一。别国生产的汽车只能次之。
V8的发动机、最好是裸露在外面;老式的外型、50年代的经典款式是首选;锃亮的油漆、还别忘了喷绘上自己设计的图案;电镀、改装,让车子发烧起来。一系列近乎异想天开的解数,再加上周围有一堆车迷支招儿,天下只有一辆的自攒车就此诞生。
美国的攒车族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玩儿得有生有色,现在借助于高科技的帮助更是大有长进。不过目前自己攒辆汽车的代价似乎也越来越大,高昂的费用就连那些老牌攒车族们也有点吃不消。改造一辆汽车的代价实际上要比买车贵得多。
在美国,买一辆款式很新的德国或意大利产的车只需要两三万美元,而要自己动手攒一辆50年代的雪佛兰,弄不好得花上好几倍。但对于大多数攒车族来说,玩儿的就是个心跳,要的就是一个感觉,至于钱嘛,那是另一回事。
没听说谁因为爱玩车而破产。大多数人是越玩儿越上瘾,说他们“养车”似乎不过分,说他们给自己的汽车“美容”也是真的。大家看看那些出自于他们之手的杰作就会觉得,为这些“美丽而高性能的机器”做些牺牲还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确实没地方去买。
美国是世界上汽车最早进入家庭的国家。它也是当今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现拥有各式汽车不下一亿五千万辆。美国的汽车保有量高,这就决定了它汽车的淘汰率也很高,每年有将近一千七百万辆汽车在它的国土上被喜新厌旧的美国人抛弃。那些被遗弃的汽车大多数被砸扁之后就给扔进熔炼炉。然而,也有一部分被“化腐朽为神奇”,经过一番精心的改装之后居然又开上了大街。结果怎么样?豪放不羁的造型,低沉的排气噪音夹杂着轮胎的尖叫……他们都玩疯了!
[1]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images/b12-3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