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包”并未落实
案例:
记者曾遇到过这样的事。隆昌县某单位在成都买回一辆20多万元的轿车,开回去第三天就出现发动机漏油问题,专程找到商家后,要求退车或者维修,但是商家却左推右推,不予解决,最后还是投诉到媒体,才得到了免费检测和维修。
记者点评:
产品缺陷对于生产厂商来讲是万分之一的几率,但对于消费者来讲几率就是百分之百。因此,像汽车这样的大宗商品,只要存在产品缺陷,就应该对消费者作出赔偿。今年4月1日,四川省汽车“三包”政策出台。汽车消费者们满以为,这下有法规给自己撑腰了。殊不知,“三包”政策出台几个月来,犹如一纸空文,对约束车商和给消费者撑腰的作用一点也没有。原来在车商中流行的“保修两年或三万公里(哪一个条件先到,就算哪一个。)”的作法,虽然显失公平,但是,至今还在执行。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