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武汉一位方姓读者朋友的电话,要我呼吁汽车厂家生产一种只供一人乘用的轿车。他告诉我,他开有一家不算太大的科技类公司,本人拥有两台乘用车:一台帕杰罗,一台桑塔纳,但是80%以上的时候,车子实际只乘坐一个人。这无论对造车还是使用来说,的确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方先生不属于买不起传统轿车的人群,也不是承受不了用车的支出,而纯粹是从社会资源消耗方面考虑的。因为我们是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国民经济刚刚开始起飞,人们想过好日子的要求既普遍又迫切,合理使用资源对于我们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车子小了,自然耗材少,养车费用也相对降低,对社会、对个人都大有好处。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那种需要专业司机驾驶,还要带秘书随从的官车消费将越来越少,而单人乘驾轿车将成为一种趋势。方先生说他参加一次会议,与会者大都是老总级人物,18人开了16台车。他认为从安全角度考虑,最好不要全家同乘一辆车出行,他甚至不允许他的孩子驾车轻易带人,这里自然含有双方安全的考虑。
方先生的一席话立即让我想起了高尔,这辆被称作中国大陆的第一款两门车,上市后却受到了舆论界的围剿。
对高尔的推出,我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我一直有个看法,中国汽车工业受到政府的特别保护,最大的收益者其实是大众公司。在市场供不应求、车价奇高阶段,大众的产品几乎垄断了中国整个轿车市场,大众在中国赚的钱实在太多了,早该回报中国消费者了。但是中国轿车市场刚刚出现降价潮,大众公司不仅自己死扛声言决不降价,还对其他企业的降价行动冷嘲热讽,公开和消费者叫板,令人十分反感。
中国消费者已普遍认同了“家用轿车10万元以下”的概念,特别是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8万元以下轿车以后,大众公司却扬言“大众决不在中国造10万元以下的轿车”,摆出一副对中国穷人不屑一顾的样子,站到了一直保护并使其长期获利的中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对立面。
在他们推出宝来和POLO时,我在许多场合指责他们车价太高,断言它们的车肯定卖不好。但是市场却让我“大跌眼镜”,两款车不仅市场销得很火,而且是越贵卖得越好,最高配置的车甚至还出现了加价现象。
[1][2]
[下一页]
|